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或空中飞行)时,由于机翼的特殊形状,飞机能够获得向上的升力。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与飞机产生升力蕴含的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帕斯卡裂桶

B.筷子提米实验

C.纸片覆杯实验

D.向两球之间吹气

【答案】D

【解析】

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运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

A.帕斯卡裂桶,证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能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提米实验,说明了筷子和米之间摩擦力的存在,不能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纸片覆杯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不能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两球之间吹气时,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两侧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小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能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是他设计的电路图,若要测A处的电流,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_______

2)图丙是他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3)请在图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B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_________

4)测出ABC三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

位置

A

B

C

电流/I/A

0.30

0.24

0.54

5)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几种热现象的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丁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亮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已经连接了如下图所示的部分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补充完整。________

(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______(填“左”或“右”)端,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

(4)小亮移动滑片又测量了两次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光的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由此总结得出: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的亮度______(填“变亮”或“变暗”),灯泡的电阻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内有适量的某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组装器材的顺序应按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开始加热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

(3)该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该固体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_____,在熔化过程中的内能 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丙图中,该物质在熔化前温度上升较快,熔化后温度上升较慢,其原因是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_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测得下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m/V/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块1

108

216

0.5

4

松木块2

10

20

0.5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______;只要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______;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把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小明同学通过查看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发现:水和冰虽然是由同种物质组成,但它们的密度却不同。他通过认真分析得出:同种物质的密度还与物质的______有关;

(3)小明对密度的测量产生了兴趣,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矿石的密度;

①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取一块小矿石,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③将矿石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_ mL,由此测得该矿石密度是______g/cm3

④测量密度时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小明和同学们对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进行了讨论:上述实验,也可以先将矿石浸没在水中测量矿石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但是这样测得的矿石密度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易拉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______相等的水和沙子(图甲),实验中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通过记录相同时间内______就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

2)小明在另一个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给易拉罐加热至罐口出现白雾,接着迅速把易拉罐倒置于水中,易拉罐很快变瘪,且有较多水冲进易拉罐内(图乙)。原因是加热使罐内的水______(填“汽化”或“液化”)成水蒸气,易拉罐内空气减少。把易拉罐倒置于水中,罐内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水面的大气压______(填“>”、“<”或“=”)罐内的气压将水压进罐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电池、LED灯和一段粗细均匀的干木棍连接起来,闭合开关。向干木棍上逐渐滴一些自来水,在这一过程中(

A.湿木棍中的自由电子向左定向移动

B.滴自来水的过程中,木棍电阻变大

C.LED灯的亮度逐渐变亮

D.LED灯的电阻逐渐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如图甲),只有入射光的频率高于一定值时,才能激发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在可见光中,红光的频率最低).内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所产生的电荷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但使物质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或在物体两端产生电压的现象。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度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声和影完全配合一致的有声电影,就是利用了光电效应.影片摄制完后,要进行录音,录音是通过专门的设备使声音的变化转变成光的变化,从而把声音的摄制在影片的边缘上,这就是影片边上的声道.放映电影时,用强度不变的光束照射声道,由于影片上各处的声道不同,所以在影片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声道的光也就不断变化;变化的光射向图乙中的光敏电阻时,在电路中产生变化的电流,通过喇叭就可以把声音的照片还原成声音。

(1)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_____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如果绿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外光电效应,则下列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产生外光电效应的是_____

A.红光、紫光 B.红光、黄光 C.蓝光、紫光 D.黄光、蓝光

(3)太阳能电池板在光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喇叭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

(4)如图丙为某影片的部分声道图,其透光性从左至右越来越差.当它按图示方向在放映条件下匀速通过光敏电阻上方时,喇叭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