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7?青岛)回顾实维和探究:
(1)喇叭在“唱歌”时,我们看到纸盒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
振动
振动

(2)晓丽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
的位置,这是换元代替法;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3)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境正对着太在阳,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透该凸镜的焦距为
15
15
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
d
d
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分析:(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的确定方法:取两只蜡烛,一只点燃在玻璃板前,一只不点燃,在玻璃板后,然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
(3)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概念.掌握利用太阳光测量焦距的方法.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因为喇叭发声时,纸盆在振动,所以会看到碎纸屑在跳动.
故答案为:振动.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
两只蜡烛A与B完全相同,B又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就证明了A的像与A的大小是相同的.
所以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像;大小.
(3)由“将凸透境正对着太在阳,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此点为焦点,在光屏上的点就是焦点,而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所以透该凸镜的焦距为15cm.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a、b点时,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在光屏上承接不到;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c点时,此时u=f,得到平行光,不成像;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d点时,此时2f>u>f,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e、k点时,此时u>2f,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点,当蜡烛在d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故答案为:15;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此题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焦点、焦距的概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青岛)归纳式探究:
(1)让一摞整齐的纸从斜面滑下,发现纸张变得不齐了,这是由于纸张之间有摩擦造成的.同样,让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液体也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片液层组成的,各片层之间也存在着
摩擦
摩擦
,产生液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液体的钻滞性.

(2)晓丽用长度相同的细管来研究液体的粘滞性,做了如下实验.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得1s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如下:
实验次数 液体种类 细管半径/mm 细管两端压强差 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mm2
1 1 P 100
2 1 P 2
3 2 P 1600
4 2 P 32
5 3 P 8100
6 1 2P 200
①可见,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细管的水的体积
大于
大于
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这说明不同液体的钻滞性不同,我们用液体的粘滞系数η表示.η<η
②下面是几种流体的粘滞系数表:
温度/℃ 蓖麻籽油的η/Pa?s 水的η/×10-3Pa?s 空气的η/×10-6Pa?s
0
20
40
60
5.3
0.986
0.231
0.080
1.792
1.005
0.656
0.469
17.1
18.1
19.0
20.0
可见:一般诗况下,液体的粘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减小

③在晓丽用油做的实验中,苦细管半径是3mm,1s内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是40.5mm3,则细管两端的压强差是
0.25P
0.25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
(1)晓丽用100g固体探究“熔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则:
这种晶体是
,熔化过程耗时
4
4
min.
第3min物质是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状态.BC段物体吸热
1.68×104
1.68×104
J.
(2)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数据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60
t/℃ 0 1 2 3 4 5 6
t煤油/℃ 0 2 4 6 8 10 12
运用比较法并由表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为
2.1×103
2.1×103
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青岛)回顾实验与探究:如图所示,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记录数据如下:
表Ⅰ
实验
次数
电阻R=10Ω
U/V I/A
1 1 0.1
2 2 0.2
3 3 0.3
表Ⅱ
实验
次数
电阻U=3V
R/Ω I/A
4 5 0.6
5 10 0.3
6 15 0.2
(1)分为两组实验用了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法,上述数据可以总结为关系式
I=
U
R
I=
U
R
.依次进行表Ⅱ中第5、6次实验的过程中,滑片P应向
滑动.
(2)将R换作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0.3
0.3
A,它的额定功率为
1.14
1.14
W.
(3)将 R换成螺线管,则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它能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将
增加
增加

(4)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阻值为2R的定值电阻,可以探究
电流
电流
和时间一定时,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
(1)晓丽在水平面上用木块、木板等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F/N 测力计示数/N
1 木板 7 2.1
2 棉布 7 2.6
3 毛巾 7 3.5
4 木板 9 2.7
比较表中第
1、4
1、4
次实验数据得知: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一辆小车分别以相同的速度驶向这三种表面,直到停止,则在
木板
木板
表面行驶的距离最远.由此推测若平面完全光滑,小车将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2)如图所示,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液体看作一框苹果,再将其中一只苹果当作自己,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根据这种感受,提出液体压强规律的对应假说是:液体压强随
深度
深度
增加而增大.再进行实验.
上述过程中将苹果当作自己是运用了
拟人类比
拟人类比
法.
本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形成假说→实验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