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007年10月24日傍晚,随着指挥员“点火”一声令下,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平地托起,直冲云天,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千年梦想.如图,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水先汽化后    形成的,其中汽化过程需要    热;当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大量的    能转化为    能,导致飞船外壳的温度高达1000℃以上;
(2)“嫦娥一号”探月,将通过三个轨道: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完成”三级跳’.在此过程中,都是通过火箭发动机点火,喷射燃气来调整飞行速度求飞行轨道的.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截至目前,“嫦娥一号”已经发回了多幅月球地况照片.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富含核聚变原料一氦核,除核聚变以外,利用原子能的另外一种核变化是;月球上没有磁场和空气,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表面上能做到的是    (填序号)
①举行露天演唱会  ②电风扇吹风   ③指南针定向   ④用天平称质量
(3)地球距离月球3×108m,人类发射月球的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该信号的传播的速度是    m/s.某时刻,控制中心数据显示在探测器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则探测器接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m.
【答案】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这是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主要区别;
(2)月球表面没有磁场,因此不具备磁场的性质,它对磁性物体就不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因此不会出现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声音也不能通过空气传播,宇航员交谈是通过无线电实现的;
天平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利用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与引力变成多大没有关系;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和电磁波传播速度,根据公式t=可求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所需的时间;已知前后两次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和经过的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经过5秒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传到地球需要1s,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s,传回探测器需要1s;根据公式S=Vt可求距离障碍物的距离.
解答:解:(1)在发射台下部的大水池里冒出了大量的“白气”,它们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故是从气态变为液态,即该过程是液化,在液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当火箭在大气层中快速飞行时,与大气层之间摩擦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火箭的内能增加;
(2)月球上没有磁场,所以指南针不能使用;
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形成风,故电风扇没有作用;
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说话会听不到声音;
因为月球上有引力,故可以用天平秤东西.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为V===2m/s;
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到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用时t=1s+1s+3s=5s,
故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d=22m-V(5s+5s)=22m-2m/s×10s=2m;
故答案为:液化,吸,机械,内;④;3×108,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时间、速度、路程等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计算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所需要的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奔向月球
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奔向月球的途中,并不是直接用火箭把卫星推向月球的.
当火箭把卫星送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地球同步轨道后星箭分离;然后,在这个轨道上第二个远地点让卫星主发动机点火,使卫星加速,将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使卫星进入了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此后卫星在近地点进行了三次点火,使卫星加速,这三次点火使卫星远地点分别由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卫星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的第17小时、41小时、90小时前后,3次发动机点火进行中途修正. 当卫星终于看到月球的时候,第八次点火,紧急“刹车”捕获月球.当卫星被月球的引力“捕获”之后,又进行了两次点火变轨,通过这两次变轨,卫星建立起周期为127分钟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完成调整姿态,使科学探测仪器对准月球进行探测,太阳帆板对准太阳吸收太阳能,天线对准地球传输数据和接收指令.至此,卫星完成总里程100多万公里的奔月行程,开始科学探测工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第一次点火后动能如何变化?答:
动能增大
动能增大

(2)卫星在第8次点火,即近月“刹车”时动能如何变化?答:
动能减小
动能减小

(3)卫星为什么要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通过卫星自带的发动机经过多次点火加速,最后才进入奔月轨道?
答:
使卫星具有更大的动能,能达到更远的远地点,最终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使卫星具有更大的动能,能达到更远的远地点,最终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2007年10月24日傍晚,随着指挥员“点火”一声令下,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平地托起,直冲云天,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千年梦想.如图,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水先汽化后
液化
液化
形成的,其中汽化过程需要
热;当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大量的
机械
机械
能转化为
能,导致飞船外壳的温度高达1000℃以上;
(2)“嫦娥一号”探月,将通过三个轨道: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完成”三级跳’.在此过程中,都是通过火箭发动机点火,喷射燃气来调整飞行速度求飞行轨道的.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截至目前,“嫦娥一号”已经发回了多幅月球地况照片.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富含核聚变原料一氦核,除核聚变以外,利用原子能的另外一种核变化是;月球上没有磁场和空气,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表面上能做到的是
(填序号)
①举行露天演唱会  ②电风扇吹风   ③指南针定向   ④用天平称质量
(3)地球距离月球3×108m,人类发射月球的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该信号的传播的速度是
3×108
3×108
m/s.某时刻,控制中心数据显示在探测器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则探测器接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2
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成功,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1)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氢.氢气的热值为14.3×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1kg的氢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14.3×107J
1kg的氢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14.3×107J
,现有4kg的氢气,完全燃烧其中的3kg,放出的热量是
4.29×108J
4.29×108J
,余下1kg氢气的热值是
14.3×107J/kg
14.3×107J/kg

(2)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上升时,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
内燃机
内燃机
把内能转化为火箭的
机械
机械
能.
(3)“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重力势能
减小
减小
,机械能
不变
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到的关于火箭刚离开地面时作直线运动的一张照片,如果火箭的总长度为42m,质量为190t,“嫦娥一号”卫星的质量为2400kg,受到的阻力为1.2×106N,那么,火箭在从A位置到B位置的位置的过程中,(1)火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刚离开地面时,火箭和卫星受到向下力的合力为多少?(不计火箭质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