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江达县和四川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11月3日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11·03”山体滑坡堰塞湖前线联合指挥部先后组织了17台机械设备投入抢险疏通作业。11月10日经查算堰塞湖蓄水量约4.42亿立方米。截至10日19时,泄流槽完成开挖量约26000方。12日下午,金沙江堰塞湖湖水已经从拢口自然溢出,10月13日堰塞体被大幅冲开,下游叶巴滩电站流量达7700立方。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4.42亿立方米”等于_________m3

(2)“流量达7700立方”的意思是水的流量为7700m3/s,每秒流过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3)若挖掘机一次挖沙石0.8m3,质量为2t,沙石的密度是多少________

【答案】4.42×108 7700t 2.5×103kg/m3

【解析】

1,则

2)每秒流过水的质量是:

3)沙石的密度是:

答案:4.42×1087700t 2.5×103kg/m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体从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在这6 s内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前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在后2 s内的速度为5 m/s

C. 以坐在教室不动的你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D. 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2如果实验操作中出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故障可能是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C.电阻R发生了短路

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若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测得的Rx=____Ω。

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蜡烛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把蜡烛由图乙的位置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__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请你利用光路图作出图丙中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燃机是汽车的主要动力机械.

(1)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主要将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2)________冲程中汽车获得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热机做功一部分转化成为机械能使汽车前进还有一部分能量到哪儿去了__________-?

(3)目前张家界市完全处于使用状态的汽车数量已经突破30万辆每辆汽车每年耗油1.8 t,汽车内燃机的效率平均是30%.如果把内燃机的效率提高1%,全市每年可以节省多少燃油________

(4)请简要说明提高内燃机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小华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表中所示:

时间/min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上表记录了不同时刻的温度,小华通过检查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

(3)发现在第12分钟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实验中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