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答案】B

【解析】

A.不接触的物体,不会产生弹力,接触的物体必须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故A错误;

B.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不相互接触,无法产生弹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所以有弹力的物体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错误;

D.相互挤压或拉伸的物体之间都有弹力,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所示电路中,L1和L2分别为“220V 15W”和“220V 40W”的白炽灯泡,为了使L1、L2都发光,且L1比L2亮,应闭合的开关为 . 当开关 闭合时,保险丝会被熔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艾同学一家在假期自驾去游玩,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小艾突然打开了车窗,他看到身边的一块纸巾被“吸”出了窗外。这是因为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外的空气流速_____,气体压强_____,使 纸巾受到了向外的压力差(均选填“大”、 “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小铁钉受到的重力约为5N

B.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C.家用台式电脑的功率为2000W

D.晒太阳是通过做功来增加内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电器化时代的到来,家用电器已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某家庭煲汤用电热锅简化电路如图所示,电热锅额定电压为220V,R1、R2均为发热电阻,其阻值分别为80Ω、404Ω.
(1)接通电源,闭合开关S1、S2 , 电热锅处于;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关S2自动断开,开关S1仍闭合,电热锅处于(选填:“小火”炖煮状态或“大火”加热状态)
(2)电热锅在额定电压下,处于“大火”加热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3)电热锅在额定电压下,处于“大火”加热状态15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耳?
(4)电热锅在额定电压下,处于“小火”炖煮状态时,电功率多大?
(5)为测量在用电高峰期电热锅工作时的实际电压,小明将家中其它用电器全部关闭,让电热锅在“大火”加热状态下,观察到标有“2000r/kWh”字样的电能表在6分钟内转了100转,则电热锅这时的实际电压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以保证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2)接着小明将蜡烛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左右移动光屏上成 、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放大镜),此时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3)若把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若蜡烛移到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像,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佳佳在实验室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1)如图是佳佳实验中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__cm

2)佳佳将光屏放到80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__(选填)移动,此时成像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3)若在实验(2)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会出现一个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4)佳佳又在实验(3)的基础上,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

(5)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获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B.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

C.从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实验探究中直接得出

D.在实验基础上,经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温度相同一滴水的内能和一大杯水的内能相等

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