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g/cm3 , 量杯的质量为g.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9

【答案】1;20
【解析】解: 设量杯的质量为m , 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1=m1+m=40g,
根据ρ= 可得m=ρV,则有:ρ×20cm3+m=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2=m2+m=100g,
可得:ρ×80cm3+m=100g,﹣﹣﹣②
②﹣①得液体的密度:
ρ=1g/cm3
代入①得m=20g.
所以答案是:1;2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动车.按照设计,其外壳的总体积为0.02m3,为减轻车体自身的重量,外壳拟采用新近发现的一种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已知: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1.1×103kg/m3,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该车外壳的质量是多少?

(2)若该车其余部分的质量为242kg,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5m2,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这种太阳能电动车与普通汽车相比,具有很多有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 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用10N的推力,推一个重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N,方向是;当推力增大到40N时,摩擦力大小为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热水袋取暖,内能发生了转移 D. 暖瓶塞被热气弹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瓶中装满水时,称其总质量为88g,小明又在这只装满水的小瓶中放入10g小石块,水溢出后,小明把瓶的外部擦干,称其总质量为94g,试求:(g=10N/Kg,水的密度为1g/cm3
(1)小石块的重力;
(2)小石块的体积;
(3)小石块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

A. 37℃、39℃ B. 38℃、39℃ C. 38℃、38℃ D. 37℃、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安装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装置时,应 ______ (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安装,在1标准大气压下实验看到烧杯既有冰又有水,此时温度是 ______ ℃,用酒精灯继续加热至沸腾温度为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