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分别说明了什么物理规律

(1)图甲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压缩气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压缩气体做功的实质是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对内做功;

2)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3)铅块下面吊一重物都不会掉下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620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她授课的直播视频信号是利用__________波传回地球的。她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做了一个水球,她通过水球成的像如图所示,该像是__________(虚/实)像。她在水球中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分子是__________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B. 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C. 这段时间内,热水的密度会减小

D. 透过热水观察后面的物体感觉更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A.拉力F做功为30J

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体积为2m3、密度为2.6 ×103 kg/m3的古代石像沉在河底,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缓慢提升,如右图所示,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求:

(1)石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同一长方体按照甲乙两种方式置于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和P.若将物体的阴影部分切去,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P变小,P变小

B. P变小,P不变

C. P不变,P不变

D. P不变,P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B. 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C. 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 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是1:1

B. 甲、乙两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是5:3

C. 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2

D. 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