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分)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指针偏转的情况,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分析:由图可知,电压表的指针反偏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答:答: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该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压表.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如何正确的把电压表连入电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电压表测某电阻两端电压时,若使用0—15V量程时由于看错量程,读出的结果为2.1V,则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为:
A.2.1VB.10VC.10.5VD.11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_________伏。图中A端是干电池的_________极(选填“正”或“负”),在利用它做电源时,__________用导线将正负极相连(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了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问题,小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电阻箱,R2是定值电阻,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电压表测量的是A、B两点间的电压U。小芳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U1 /V
1
2
3
4
5
6
U/V
10
10
10
10
10
10
R2/Ω
10
10
10
10
10
10
I/A
0.9
0.8
0.7
0.6
0.5
0.4
U2/V
9
8
7
6
5
4
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归纳出电阻R2两端电压U2跟电压U1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下图中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V,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_W。(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我国家庭电路的供电电压是_____V;闪电时云层之间的电压可达109V=     kV;三峡电站向华东电网输出电流高达6000A=_________mA。语言复读机工作时需要6V的电源,这可以由____节干电池__ _联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为电路提供电压
B.家庭电路中常用电压为380V
C.手电筒内的每节电池的电压通常为2.5V
D.电压换算关系:1kv=103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常见的白炽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图甲所示为小丽、小军、小梅三位同学与老师讨论这一现象时的情景.

(1)图甲中,小军发表的观点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 .
根据小梅同学的猜想,他们讨论形成了一个问题:电流一定时,导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它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于是,小丽和小梅从实验室找来了煤油、两只规格相同(有密封塞)的烧瓶、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两根阻值不同的镍铬金丝等器材,并组装出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2)在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来反映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3)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但它变化时引起的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易于直接观察或测量,就可以像小丽和小梅这样用易于观测的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测的量.在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 .
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通过等大的蜡烛与虚像重合来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
B.在研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远近说明钢球动能大小
C.在研究电压作用时,通过水压是水流形成的原因类比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
D.在研究电磁铁磁性时,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4)小军看了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后认为,用温度计代替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实验效果会更好.于是,他们拆除了密封塞和玻璃管,将合适的温度计悬挂在适当的位置,然后开始实验.在上述改进中,他们遗漏的一个重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