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向试管中放入冰,应选用颗粒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____状态。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不会)沸腾。实验后将烧杯中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形成。

【答案】48 非晶体 较小 固液共存 不会 A 烧杯内的冰可以从周围空气中吸热 液化

【解析】

(1)[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48℃;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蜡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蜡是非晶体;

(2)[3]实验时为使受热均匀,在试管中放入的冰应选用较小的颗粒;

(3)[4]如图丙所示,在AB段温度不变,此时应在熔化阶段,是固液共存状态;

[5]若继续加热,当试管内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内温度一样,不再吸收热量,因此不会沸腾;

[6]水沸腾前蒸发加快,散热加快,温度升高速度降低,到达沸点后温度不变,放在桌上晾凉过程,先温度下降快,接近室温时温度降低慢,故选A

(4)[7]不用酒精灯加热时,因为周围温度较高,烧杯内的冰可以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8]烧杯壁有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壁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运动时间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的关系.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 入射角是30° 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 反射角是60° D.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

3)如图所示,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当测得s190.00cms2为全程的一半.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M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纸板作为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选填下面的选项的字母)。

A.在纸板上喷上其他的颜色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次数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3)实验中,老师缓慢减少入射角则能观察到反射角在_______(选题:增加、减少、不变)当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____度;

4)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很好的解决了挪威留坎镇的终年不见阳光的困扰。如图所示,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

太阳升起段时间后,太阳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镜面应转动_____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为某大学的学子们用蜡烛组成爱心 5.12”的图案为灾区人民祈祷、祝福的场景,乙图为新闻 工作者拍摄救灾现场的工作画面及所用的摄影器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祈祷现场的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被烛焰照亮的地面,是因为光的漫反射

B.无法看清被摄像机挡住的记者的脸,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C.人被烛光照亮后,身上亮光清晰可见,说明此时人是光源

D.摄像机上方的闪光灯在夜间工作时是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abc的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像是( )

A.可能是图线b

B.可能是图线c

C.一定是图线a

D.一定是图线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所成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选填“左”或“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