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B.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答案】D

【解析】

A.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分辨不同乐器,故B错误;

C.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得到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进行“注模”艺术品的展示活动.小闵同学制作一底部面积S=2×10﹣3m2,高h=0.15m的作品,将密度ρ=0.8×103kg/m3的某种液体注入磨具内,用了体积V=5×10﹣4m3的液体,如图所示,g取10N/kg,求:

(1)成型前液体对模具底部的压强p1

(2)成型作品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大小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B.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D.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人具有_____而造成的。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选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选填”、“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1)如图﹣甲装置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一种方法,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扭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状态,来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_____

(2)小明发现用图﹣甲装置无法完成全部探究过程,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_____。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不再与桌面接触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乒乓球按压到水面下30cm深度处,松开手后,乒乓球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变小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一定不变

C.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可能变小D.乒乓球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D.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分子在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
(1)当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便可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利用定滑轮改变绳子拉力的 , 并通过调整砝码质量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小明发现:同时向左盘和右盘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他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为:两个力大小相等.同组的小华认为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不科学,原因是
(4)之后,小明只往右盘中再加一个小砝码继续探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对木块的影响.对此,小明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5)改进实验后继续实验,小明发现左边砝码盘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左边砝码盘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

B.“余音绕梁”说明振动停止仍有声音

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