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乒乓球被弹开
C.
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D.
听不到真空罩中间铃声

【答案】D
【解析】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了解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科学探究小组接到一个课题,在只有托盘天平的情况下,借助烧杯、细线、水测量小物块的密度,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解决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左/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

(3)①重新调节好天平,他们按正确的方法称出了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g.

②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着物块浸没在水中(物块未接触烧杯底且水未溢出),天平的示数变为36. 2g.

③将物块缓慢沉入烧杯底部,放开细线,天平的示数变为51. 2g.则物块的质量是____g,物块的密度是__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3m/s=km/h,
(2)36km/h=m/s,
(3)0.25km=m,
(4)图中木块的长度是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好学的你知道了很多物理学家和他们发现总结出来的物理知识,如:牛顿发现了光的________现象,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我们才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彩色电视画面;________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创造出人类第一台发电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人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C. 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雷达和固定电话都利用电磁波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A为托盘,P为金属滑片且固定在托盘下的轻质弹簧上,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为25Ω,电源电压恒为3V。问:

1)、图中的质量表应该用什么电表改装?

2)、当开关S闭合,不称量物体时,通电5min电阻R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当称量物体质量达到最大值时,R0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户外探险、攀岩是当今许多青年朋友喜欢的运动方式,所谓攀岩也就是人们借助于岩壁上的某些支撑点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攀上岩壁的运动,在某次室内攀岩比赛中,质量为60kg的小王同学在30s内攀上高为20m的竖直岩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求:

(1)小王同学攀岩的速度是多少?

(2)小王攀岩过程中至少做了多少功?

(3)小王攀岩过程中的功率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目的是:
(5)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 .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选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现代城市都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以下措施中,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C. 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