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L是标有“4V”字样的灯泡,定值电阻为60Ω,两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图乙是小灯泡L的电流随其电压变化的图像。当S闭合,S1S2断开,将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5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5V

B.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

C.移动滑片P当灯泡L的功率为1W时,变阻器R接入的阻值为6.25Ω

D.SS1S2都闭合,为保证电路安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05W

【答案】D

【解析】

A.当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将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V,电压表示数为5V(即变阻器的电压为5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电压为

A错误;

B.当S闭合,S1S2断开,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灯泡正常发光,根据图乙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则由欧姆定律可知,产生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B错误;

C.移动滑片P,当灯泡L的功率为1W时,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电路中的电流为0.4A,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C错误;

D.当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两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A,所以干路中的最大电流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为

则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林静止站在商场的电梯上,随电梯匀速向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林受到重力、支持力作用

B.小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林是静止的

D.小林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装置中,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跟滑杆相连,滑杆可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一个漂在油面上的浮子,若想在此装置中接入一块电压表,使油量增加、滑片向下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则电压表应并联在图中的

A. 电源两端

B. 电流表两端

C. 变阻器R两端

D. 定值电阻R0两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边长为5cm的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现将物体浸没到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5N。问:

(1)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物体浸没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图中,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m=0.1kgc=4.2×103J/(kgoC)c=2.1×103J/(kgo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

B.0~1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3J

C.1~3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

D.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到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铭在学校期间,使用一种医用免洗洗手液对手部进行消毒过程中,闻到了浓浓的酒精味,看到该液体的流动性较差。查看了瓶身上的说明后,确定,这种洗手液的主要成分为75%的酒精。于是小铭所在的兴趣小组对这种洗手液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实验前,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_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将盛有适量洗手液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和洗手液的总质量为_______g;将烧杯中的部分洗手液倒入量筒,测得烧杯和剩余洗手液的总质量为42.4g;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量筒内的液面如图丙所示,则量筒内洗手液的体积为_______ml,这种洗手液的密度为_______g/cm3

(3)小铭对洗手液的密度测量结果有疑惑,回到家后利用电子秤、烧杯、细线和一个实心铝块等器材,再次对这种洗手液的密度进行测量。具体做法如下: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洗手液放置在电子秤上(如图丁)

将系好细线的铝块缓缓浸没到洗手液中保持静止(如图戊),洗手液未溢出;

将铝块缓慢沉底后松开细线(如图己)。则这次测得洗手液的密度为_____g/cm3,对前后两次实验进行分析,发现在______(选填“学校”或“家”)所测洗手液密度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造成另一次密度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铝块的密度为2.7g/cm3,不计细线质量,细线和正方体均不吸收洗手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选 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再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 “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____ 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_____法;

(2)通过比较___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质量 m______g

(2)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 V1=20mL 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乙所示,记为 V2,计算出金属块密度 ρ=______g/cm3

(3)实验中所用细线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______(偏大/偏小);

(4)在上面实验基础上,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该金属块,只需增加一个操作步骤就能测出图丙内烧杯中盐水的密度,增加的步骤是:______,盐水密度表达式 ρ盐水=______。(选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