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受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______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厦门卷】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正立放大 B.正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表明:密度大于液体的固体球,在液体中开始时是竖直加速下沉,但随着下沉速度变大,其所受的阻力也变大,到一定深度后开始匀速下沉。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哪些量有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1)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受到的力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力;若固体球的半径为0.5×10—3m,密度为3.0×103kg/m3,则此球匀速下降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与阻力f的大小关系为F浮_______f(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由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密度相同的固体球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与固体球的____成正比。
(3)若固体球的半径为2.0×10-3m,密度为3.0×103kg/m3,则其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是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如图(a)(b)(c)是小明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实验通过_________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比较(a)和(c)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有关;
(3)通过比较(b)和(c)两图,能得出结论吗?答: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小张同学观察了小王同学实验后,小张用一根外形与小王所用钢片相同的铁片完成了一次实验、如图(d),小张比较图(c)和(d)后发现,这两次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相同”或“不相同”),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木块在大小为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2m,拉力做功为___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______W;若木块重15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水块做功为_____________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李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55kg的沙子从地面匀速提升到距离地面3m高的二楼,装沙子的桶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11kg.若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忽略摩擦和绳重,g=10N/kg)求:
(1)提升沙子的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2)提升沙子的过程中做的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拉力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