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种人体秤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不变,体重示数计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R1的阻值为10Ω

1电路中R1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当没有测体重时滑片P在电阻R2的最下端,绝缘体使电路________(选填“切断”或“接通”)。

2当体重逐渐增加时,R2连入电路的电阻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人体秤测量范围0-100kg,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0.1--0.6A,则电源电压为____ 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 Ω

【答案】 切断 变小 6 50

【解析】解答:(1)当体重很大时,滑片滑到最上端,如果没有电阻R1,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因此电路中的R1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当没有测体重时,滑片位于绝缘部分,使电路切断;(2)当体重逐渐增加时,测试台向下运动,滑片向上移动,所以R2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3)当秤上达到最大测量100kg,滑片移动到最上端,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只有R1,此时电流最大为I=0.6A,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U=IR1=0.6A×10Ω=6V;

当秤上质量为0,R2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R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I最小0.1A,所以此时的总电阻R60Ω,根据电阻的串联规律,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60Ω10Ω50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为避免汽车超速行驶带来的危害,某校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装置来自动限制车速.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保护电阻R0的阻值是5Ω,Rx是一个阻值随车速增大而减小的电阻元件(装置中其它的电阻不计).开关S闭合后,螺线管A的上端相当于电磁铁的________极;当车速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会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不变);如果车速达到130km/h时,电路中电流恰好为1A,电磁铁A刚好能吸下衔铁B,使油门C喷油进受到限制而控制车速,此时,Rx的阻值是________Ω.

(2)马航MH370在失联前与地面指挥系统是通过________传送信息的;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是通过________(填超声波次声波)获得水下信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 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 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 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R0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1)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

(2)步骤A中电阻箱调节好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它的示数为 Ω.若已知R0的阻值为10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3)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可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研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

2)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如图1,按电路甲把实物图乙连接起来.(导线不许交叉).

_____

3)连完电路后,闭合开关,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A1的示数I1_____AA2的示数I2_____AA3的示数I_____A

4)由上述三个电流的数值,可近似得出电流关系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验记录(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①②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1)(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置于光具座的B点处,如图19所示。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_____。将蜡烛置于A点,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厘米。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_____。(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_____cm,tBCB=_____s,vAC=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理由是: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