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1. A.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B.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C.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D.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6、在研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杠杆能够平衡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B.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C.测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①上表是测量的结果.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当F1=F2时,L1=L2;当F1>F2时,L1<L2;当F1<F2时,L1>L2.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用字母表示).
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的好处是便于测量
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辽阳)小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小丽将杠杆放在支架上后,呈如图所示的状态,则她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便于测量力臂

(2)调节好杠杆后,小丽将两个重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又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杠杆b处的细线上,竖直向
(填“上”或“下”)拉弹簧测力计,能使杠杆再次平衡.操作时,小丽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太小,不能准确读数,请你帮她找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增加钩码数或将弹簧测力计向右移
增加钩码数或将弹簧测力计向右移

(3)小丽通过实验获得了三组数据如下表.表中第3次实验中的阻力臂L2应为
2
2
cm;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6 3 4
2 3 5 5 3
3 4 4 8
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力臂大小
力臂大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0 0.5 15
2 2.0 10 1.0 20
3 2.0 20 4.0 10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1
1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
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B
B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如图示,请完成下列内容:
①调平衡:使用前要对杠杆调平衡,如果杠杆左低右高,那么应当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让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处于水平平衡给实验带来的好处是
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
②在左端离O点12cm处的A点挂上个50g的钩码,在右端离O点
4
4
cm处的B点挂上3个50g钩码,杠杆仍然能处于水平平衡.
③取下所有钩码,接着在左端离O点16cm处挂上6个50g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杠杆C点向上拉,测力计读数为2N,C点在杠杆
端,离O点有
24
24
cm.
④重复做类似操作,多采样几组数据,最后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