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减小,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继续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 (只需写出一种可能).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U/V

0.5

1.0

1.5

2.0

2.5

3.0

I/V

0.1

0.2

0.3

0.4

0. 5

0.6

小明在本次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 Ω;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4)仅通过一个电阻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呢?为了避免偶然性,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5)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为10Ω的小灯泡,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须进行的改动的是

【答案】1)如图所示;(2)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小值处(或变阻器短路;或定值电阻R断路) (35 结论见解析(4)更换定值电阻,重复实验 (5)增加一节干电池,同时将电压表的量程改为0~15V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要求,实物图的连线如上图所示;(2)造成电压表滿偏的可能情况有三个:定值电阻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最小处,定值电阻分压太大;变阻器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3)从表格中任选一组数据,可求出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R=U/I=5Ω,所以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在物理学中,不能凭一次的实验结果就下结论,这样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进行总结,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5)灯泡换后,显然电源电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所以应增加一节电池,使得电源的电压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此时电压表的量程应换成较大的量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又经过2s滑行20m车停止.求:

(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刹车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家庭常用的寒暑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示值观测方便,长期使用无需维护等优点.

(1)寒暑表内装的测温物质为酒精,其工作原理是 ;悬挂室内寒暑表,测量的是 的温度.

(2)图示寒暑表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其所显示的室温是 ℃.

(3)寒暑表的表盘刻度有摄氏和华氏两种,10℃对应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梯为居民上下楼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梯厢底层装有压敏电阻R1,R2为保护电阻,K为动触点,A、B为静触点.当出现超载情况时,电铃将发出报警声,电梯停止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梯工作时电磁铁的上端为N

B.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C. 电梯未超载时动触点K与静触点B接触

D. 电梯超载时报警,说明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到傍晚,街道旁的路灯就一起亮起来;第二天天亮,它们又一起熄灭.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同一条街道旁的各个路灯的连接方式应是 联(选填),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此时物距为 cm,像距为 cm.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右”)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虚像,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选填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不能),所以平面镜成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