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甲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适当向_____(上/下)调,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接着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左/右);

2)若想从光屏这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应将物体放在_____H/A/F/B)点;

3)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_______________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将光源“F”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丁(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可能会是丁图中的___________

【答案】 缩小 B C D D

【解析】

(1)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特点分析凸透镜的移动方向;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物距减小,则应增大像距;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

(4)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的形状会受风的影响,并且烛焰和像的大小关系不容易确定;实验中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这样成的像比较稳定,并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像距和物距,若将凸透镜放在0刻线处,可以从光具座直接读出像距和物距的大小;测量焦距的方法:根据焦距的定义,让平行光照射凸透镜,会聚到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根据物距等于2f时成等大的实像,当实像和物相等时,此时像距、物距都等于2倍焦距;

(5)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倒(是互换的),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1]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要使像向下移动,则应把蜡烛向上调节;

[2]由图甲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把蜡烛移到A点,物距减小了,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调节,使像距增大;

(2)[4]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应该使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应该把物体放B点。

(3)[5]根据题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则C符合题意;

(4)[6]A.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与烛焰相比,像更稳定,则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这样可以直接从光具座读出测出物距和像距,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调节物距及像距,当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这样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

(5)[7]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比较不同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次数

液体

质量/g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min

1

200

10

7

2

200

20

10

3

400

20

14

4

400

15

14

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的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c=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

A. 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 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 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1

D. 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丙液体的比热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大于20cm

C.一定在8cm10cm之间

D.一定在10cm16cm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两只定值电阻R1 R2,分别标有“20Ω0.3A”“30Ω0.5A”,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前提下,若将R1R2串联接入电路,则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V;若将 R1R2并联接入电路,则电路干路中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使用00.6A的量程,电压表使用03V的量程,定值电阻R1=5Ω,灯泡电阻RL=6Ω 且玻璃外壳上标有“0.5A”的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5V,求:

1)电源电压;

2)通电2 minR1消耗的电能;

3)若将开关S1断开,S2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灯的电阻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不变。

(1)实验过程中,小宇每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________ ,始终保持________示数不变。

(2)将电阻R40Ω换成50Ω,为了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______端滑动(填“左”或“右”),在触头P滑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将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3)小宇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箱R的阻值从30 Ω调为40 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______

A.0.2 A B.0.17 A C.0.15 A D.0.13 A

(4)上表是小宇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小宇对表格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后,在坐标系中画出一条正比例函数图线。该坐标系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_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建立的。

(6)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用伏安法测定盐水的电阻,小聪同学选取一段塑料管,将其充满某种浓度的盐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两端用金属塞(焊有接线柱)堵住管口,接在如图甲所示部分电路中。

(1)图甲中还有两处导线未画出,请在图中补画完整_____。已知电源电压为 6 V;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2)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_____状态,进行试触,如果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表的_______;如果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超过刻度盘,应换用较________量程.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处于_______端(填“A”或“B”),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5.0 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A,则测得盐水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5)如果倒掉一些盐水再进行测量,可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该现象直接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用不同的力度击鼓,听其发声同时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时听其发声同时观察振动的快慢,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利同学观察到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标有“36V”灯泡就会正常发光.图所示是小利设计的四个电路,其中可以起到消防应急灯作用的电路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