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2016·宁夏卷】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相距L千米,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是R0欧,现输电导线某处发生了短路,为了尽快确定短路位置,及时修复供电,机智的检修员在甲地利用实验室常用的电学仪器,根据伏安法进行了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确定了短路位置距甲地的距离S

(1)请你在甲处的虚线框内把检测需要的仪器与两条输电线连接起来,组成检测电路.(所需仪器应元件符号表示)

(2)请根据所学过的电学知识,推导求出短路位置距甲地的距离S= (用已知量、检测量表示,检测电路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

推导过程:(检测量用字母表示,推导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1)检测电路如下图所示;(2)U/2IR0

【解析】

(1)由题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是R0欧,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短路位置距甲地的导线电压和电流,即可计算出导线电阻,从而计算出导线长度.检测电路如图所示(2)若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根据公式I=U/R可得,甲处到短路处输电导线的电阻:R=U/I,由题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是R0欧,所以甲处到短路处输电导线的长度:L=R/R0=U/IR0,输电导线有两根导线,所以甲处到短路处的距离:S=L/2=U/2IR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 列车减速进站

C.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 D. 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严冬,堆砌的雪人变小﹣﹣熔化

B.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

C.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升华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丁﹣﹣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

(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价,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价相对应的瓶子的排列 , 这时是在振动.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音调也有高有低,则发声时音调最高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实验时,如图所示,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器材有:平面镜、平板玻璃板、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记号笔、光屏.
(1)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的关系.
(2)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次数

点燃蜡烛到镜面距离(cm)

点燃蜡烛的高度(cm)

镜后蜡烛到镜面距离(cm)

镜后蜡烛应有高度(cm)

1

10

12

10

12

2

14

10

14

10

3

18

8

18

8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 .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铁球,其中_________质量比较大;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其中______体积较大.(ρ>ρ酒精 ,ρ>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火电站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

C. 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D.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运动员跳远时总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再起跳,这是为了( )

A. 利用惯性 B. 克服惯性 C. 增大惯性 D. 减小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