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表一甲物质(固态) 表二乙物质(固态)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表二所示。
表一 甲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1 | 9 | 10 |
2 | 18 | 20 |
3 | 27 | 30 |
表二 乙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4 | 11 | 10 |
5 | 22 | 20 |
6 | 33 | 30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多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三 甲物质(液态)
实验序号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7 | 10 | 10 |
8 | 20 | 20 |
9 | 30 | 30 |
表四 乙物质(液态)
实验序号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10 | 8 | 10 |
11 | 16 | 20 |
12 | 24 | 30 |
【答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与4(或2与5、或3与6) 表一或表二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 表一和表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解析】
(1)序号1、2与3对应的是同一种物质,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2)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体积相同,所以应找体积相同的序号;
(3)用质量除以体积得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会有新的发现;
(4)表一和表三是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通过比较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会得出结论。
(1)[1]序号2的质量是序号1的2倍,对应的体积也是2倍;序号3的质量是序号1的3倍,对应的体积也是3倍,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2]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体积相同,所以我们应找表中体积相同的序号;由表中可知:序号1与4,2与5,3与6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3)序号1、2、3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0.9g/cm3,序号4、5、6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1.1g/cm3;
[3][4]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
[5][6]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4)[7]表一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表三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1g/cm3,所以可以得出: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周末,小丽跟妈妈去公园游玩。走进花丛闻到鲜花盛开散发出的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_现象;烈日当空来到湖边玩耍时发现石头烫脚,石头温度的升高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湖水却依旧清凉,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近几年大力建设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将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古代对电的认识》,回答问题
古代对电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__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3)“随梳”是指(头发)随着梳子(飘起),“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二者带上_____电荷而相互吸引。(选填“同种”或“异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B.三孔插座中的地线是为了确保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安全接地,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C.使用试电笔时,必须用手直接接触金属笔尖
D.用电器的开关可以任意安装在火线或零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有:小桌和砝码。
(1)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添加的一个器材是____。
(2)操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添加的这个器材,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小明在公园里散步。
(1)小明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2)他看到花丛中红色的鲜花,这是因为花瓣___________(选填“吸收”“反射”或“折射”)红光造成的;
(3)小明能看到水中的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造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____________这一特征,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在上课时,教室外手机优美的铃声对同学们来说是___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