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正在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在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有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有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是凹透镜, 是凸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答案】(1)甲;乙.(2)②;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探究“视力的矫正”实验,那么必然要和近视、远视眼的成因联系起来.
图中所示的实验器具中,蜡烛发出的光相当于物体反射的光,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移动前的光屏位置相当于物体成像的位置,移动后的光屏位置相当于视网膜.
然后结合近视、远视眼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由图知,蜡烛相当于物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
①当眼镜甲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就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这和近视眼的情况类似,我们知道,近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强,物体的像只能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用凹透镜纠正后,可以有效的发散光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②当眼镜乙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要想得到清晰的物体的像,必须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这与远视眼的情况类似,我们知道,远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弱,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用凸透镜纠正后,可有效的会聚光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甲;乙.(2)②;①.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
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的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中
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该将杠杆右端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左边挂上钩码,在右边用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乙所示.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cm | 阻力F2/N | 阻力臂2/cm |
1 | 2 | 10 | 2 | 10 |
2 | 1 | 20 | 2 | 10 |
3 | 2.5 | 10 | 1 | 25 |
(3)以测力计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进行测量, 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字母表达式)
(4)在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A.减小误差 B.求平均值 C.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5)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变为向右倾斜下拉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所示,此过程中测力计的拉力F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学者、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沈括最早记述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两极不重合”的现象
B. 伽利略最早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C.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 牛顿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之一是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
C.燃料燃烧时把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