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柱形轻质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 1×102 2,如图所示,内盛 2 千克的水后置于水平地 面上。

(1)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2)现将一块体积为1×103 3的物体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 强为2450 帕。通过计算判断将物体放入容器时是否有水溢出,若有水溢出请求出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若无水溢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1)1960Pa。(2)0.5kg。

【解析】(1)由于柱形轻质薄壁容器,则容器的质量忽略不计,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2kg×9.8N/kg=19.6N,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1960Pa;(2)由ρ=可得,水的体积V=2×10﹣3m3,物体放入前水的深度h1=0.2m,现将一块体积为1×10﹣3m3的物体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V=V=1×10﹣3m3,则此时水面上升的高度△h==0.1m,则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应为:p1=ρgh=ρg(h1+△h)=1×103kg/m3×9.8N/kg×(0.2m+0.1m)=2.94×103Pa;

而由题知,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pa2.94×103Pa,这说明有水溢出,

当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2450Pa时,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

h2=0.25m,则溢出水的深度h′=h﹣h2=h1+△h﹣h2=0.2m+0.1m﹣0.25m=0.05m。溢出水的体积V溢出=Sh′=1×10﹣2m2×0.05m=5×10﹣4m3

ρ=可得,溢出水的质量m溢出=ρV溢出=1×103kg/m3×5×10﹣4m3=0.5k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 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 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下列A、B、C是小红同学提出的三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一个,请你帮小红写出另外两个:

猜想A: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猜想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猜想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2)如果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___________

(3)下面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

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是想验证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_的关系;

实验2是想验证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_的关系;

实验3是想验证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向_____________的压强都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________(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________(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水/烧杯)具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已知电阻 R1、滑动变阻器 R2中仅 一个出现了故障。请结合相关信息写出电表指针偏转及对应的故障。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惠同学为了测量德化高山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所示,错误之处是: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份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 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茶油的密度是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 如图甲所示, 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 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 凸透镜对光有____作用, 它的焦距是___cm。

(2) 实验中, 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 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填“上” 或“下”) 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应将凸透镜向___调整(填“上” 或“下”) 。

(3) 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 cm时, 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______倒立 、______(选填“放大” “缩小” 或“等大”) 的像, 生活中常用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 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 如图丙所示, 其中蜡烛放在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处得到的正立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重以及它们的摩擦.求

A. 2s内重力对物体A做功16J

B. 5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12J

C. 物体A受到摩擦力大小为3N

D. 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像距v/cm

10

1

2

2.5

2

5

10

3

8

4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_____(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_____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填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