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小组在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时,将不同的水果电池分别接通相同的音乐芯片时发出的声音不同,由此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电极的材料或电极插入的深度有关,于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值;小芳只将锌片分别换成外形相同的铝、铁等金属片且保持电池插入同一柠檬的深度和距离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值并记录在如表中,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操作是在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________的关系.

2)小芳的实验可得出在________相同时,水果电池电压与________有关.

【答案】 水果大小 水果的大小和电极插入的深度 电极的材料

【解析】分析:水果电池电压与多个因素有关,探究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分析题中的信息可得结论.

解答:(1)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这样就控制了电极材料,

水果大小变化,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故小明的操作是在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大小的关系.

2)小芳将不同的电极插入电极间的距离、电极插入水果的深度相同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故小芳的操作是在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材料的关系;

故答案为:(1). 水果大小 (2). 水果的大小和电极插入的深度 (3). 电极的材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电流表示数变小;

B、灯泡L亮度变亮;

C、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正确的是

A.实验1的情境设计,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B.实验2的情境设计,探究得出固体可以传声

C.实验3的情境设计,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实验4的情境设计,探究得出声能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则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反射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路面更暗D.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现有厚度为2mm5mm的透明玻璃板各一块,应选择厚度为_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

2)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好处是_____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_____(明亮/黑暗)的环境进行;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5)为了探究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选填“A”或“B”)

A.保持蜡烛AB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移动蜡烛BA的像重合

6)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略有倾斜,那么像的位置将会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7)拿走蜡烛B,在同一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能/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虚/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带负电荷,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杆把AB连接起来,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验电器B的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B.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验电器B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C.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D.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A、B两验电器都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我们课本中的小制作——蜡烛跷跷板:将一根蜡烛中间垂直插入大号缝衣针,缝衣针的两端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上,点燃蜡烛两端,蜡烛跷跷板就做成了。点燃后的蜡烛燃烧速度可能不同。关于此跷跷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跷跷板的蜡烛两端必须要一样粗细

B即使蜡烛的两端粗细不同,也能用来做跷跷板,但两端的重必须相等

C点燃后的蜡烛必须要两端燃烧速度相同,才能使带火苗的跷跷板往复翘动

D点燃后的蜡烛即使两端燃烧速度不同,也能使带火苗的跷跷板往复翘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同学骑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

B.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3km

C.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2

D.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