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a)所示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2,里面装有高20cm的水,将一个体积为500cm3的实心铝球放入水中后,球沉底(容器中水未溢出).求:
(1)图(b)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容器底增加的压力.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不计容器重,ρ=2.7×103kg/m3,g取10N/kg)
(3)铝球受到的浮力.
分析:(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用P=ρgh分析;实心铝球放入水中后球沉底,排开的水仍然在容器里,则根据排开的水的体积和容器的底面积可求液面升高的高度,然后利用P=gh即可求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容器的总重力产生的,则压力F=G;压强利用P=
F
S
计算.
(3)已知球的体积,即可知道排开水的体积,则铝球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即可.
解答:解:(1)容器底面积S=200cm2=0.02m2,实心铝球体积为V=500cm3=5×10-4m3
放入铝球后,V=V;因容器中水未溢出,容器中水面增加,
∴液体增加的深度△h为:△h=
V
S
=
V
S
=
10-4m3
0.02m2
=0.025m.
∴铝球放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h)=1.0×103kg/m3×10N/kg×(0.2+0.025)m=2250Pa
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
△F=△pS=ρg△h?S=ρgV=1.0×103kg/m3×10N/kg×5×10-4m3=5N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G
=(ρVV)g=(ρSh+ρ铝V)g
=(1.0×103kg/m3×0.02m2×0.2m+2.7×103kg/m3×5×10-4m3)×10N/kg
=53.5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F′
S
=
53.5N
0.02m2
=2675Pa.
(3)∵放入铝球后,V=V
∴F=ρVg=1.0×103kg/m3×5×10-4m3×10N/kg=5N.
答:(1)图(b)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250Pa,容器底增加的压力为5N.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2675Pa,压力为53.5N.
(3)铝球受到的浮力为5N.
点评: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一般用公式P=ρgh,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无关.固体能够传递压力,不能传递压强,所以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用P=
F
S
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问题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A)浸在同一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B)浸没在同一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C)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同学们选用了长度为5cm,重力G=1N的合金圆柱型物体,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在不同液体中进行探究,且每次实验前都将溢水杯中的液面盛至溢水口,实验后经整理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液体 物体底面到液体距离 弹簧秤示数F 浮力 小烧杯中液体重量
1 3cm 0.88N 0.12N 0.12N
2 8cm 0.80N 0.20N 0.20N
3 10cm 0.80N 0.20N 0.20N
4 酒精 8cm 0.84N 0.16N 0.16N
5 10cm 0.84N 0.16N 0.16N
(1)F、G、F的关系是F=
G-F
G-F

(2)比较序号
1、2或1、3
1、2或1、3
可以说明;猜想A是合理的.
(3)比较序号
2、3或4、5
2、3或4、5
可以说明;猜想B是合理的.
(4)比较序号为2、4(或3、5)的实验可以说明:猜想
C
C
是合理的.
(5)比较表格中的第五、六列数据可以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铁圆柱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现匀速缓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使圆柱上升,直到其下底面恰好离开水面,在这整个过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静安区一模)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1)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1(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小船浸入深度增大、排开水增多、容器中水面升高
小船浸入深度增大、排开水增多、容器中水面升高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2)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2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2(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A
A

(选填“A”、“B”或“C”);
在猜想
B
B
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表一
实验
序号
F
(牛)
G
(牛)
1 3.2 0
2 2.8 0.4
3 2.4 0.8
4 2.0 1.2
5 2.0 1.2
表二
实验
序号
F
(牛)
G
(牛)
6 4.6 0
7 4.0 0.6
8 3.6 1.0
9 3.4 1.2
10 3.4 1.2
(3)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其部分数据见表一.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正确
正确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 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15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 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16 

(选填“A”、“B”或“C”);

在猜想  17  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18 

③ 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其部分数据见表一。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19  。(选填“正确”或“错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年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 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15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 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来源:Zxxk.Com]

根据图(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16 

(选填“A”、“B”或“C”);

在猜想  17  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18 

③ 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其部分数据见表一。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19  。(选填“正确”或“错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