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B.磁极间的磁感线
C.动力F1的力臂
D.上浮小球受到的力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电流从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应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 B、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特点是由N极指向S极,故B错误;
C、力臂应该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力F所在直线)的垂直距离,如下图所示,故C错误;

D、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上浮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D.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和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需要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浮>G 时上浮,F浮 = G 时悬浮,F浮 <G 时下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举例:(1)轮船(2)潜水艇(3)气球(4)飞艇、热气(5)密度计(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石块的密度,小英先用已调平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g.在测体积时,由于石块无法放进量筒,他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4g,再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的水,并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减水,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152g,由此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需要控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为了控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小华选用了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金属球A和 B,利用如图所示的带滑槽的轨道进行实验.小华认为:如果 A、B 两球先后从轨道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则 A、B 两球到达轨道零刻度线处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刚对小华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请你根据实验需要,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检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写出检验的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分)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在某 根足铁管温为 20的一位同管的一另一 听到次敲击声敲 12s则这空白 处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B.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
C.小磁计的S极向右转动
D.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都经过主光轴上离光心10cm处的一点A,在该透镜左侧离光心5cm处的B点发出了两条光线,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表示这两条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