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说法正确的是

A.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可以不接地

B. 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C. 发现有人触电应先救人后断电

D. 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该用电器和零线之间

【答案】B

【解析】

A.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金属外壳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错误;

B. 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故正确;

C.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与电源脱离,再拨打120,故错误;

D. 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接在火线和控制用电器之间,故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晨曦家有一个沉香木工艺品,他将工艺品带到实验室,想测量其密度.
(1)晨曦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使横梁平衡.
(2)晨曦再把工艺品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g.
(3)量筒内盛280mL的水,将工艺品放入量筒的过程中,系在工艺品上的细线突然脱落,工艺品沉入水中时一部分水溅在量筒内壁,此时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cm3
(4)利用公式算出工艺品的密度为kg/m3
(5)同组同学观察到了晨曦测量的全过程,提示晨曦,这样测得的工艺品密度要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声速比光速大

C. 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电荷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

B. 物体带负电,说明它失去了电子

C.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上一定带负电荷

D.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丝绸上一定带正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选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小明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放好蜡烛和凸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作了适当调整后,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①实验序号2中所成像的性质为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实验序号3所成像为_________(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实像;实验序号5的成像特点,生活中常用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②实验序号4中的像距为____cm。

(3)当烛焰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B. 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

C.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先断电然后再救人

D. 家里的保险丝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了,原因一定是过载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鹅卵石,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A. 脚越来越不疼,因为人越来越轻

B. 脚越来越疼,因为人越来越重

C. 脚越来越不疼,因为人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了

D. 脚越来越疼,因为人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