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
①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
②一个气阀打开,另一个气阀关闭的是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而在吸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③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该冲程让汽车获得动力.
解:
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该冲程让汽车获得动力:
A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气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不符合题意;
B图: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行,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C图: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喷出电火花,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符合题意;
D图: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含义是 ;
(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10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在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那么,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不可能是( )
A.m甲>m乙,c甲>c乙 B.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D.m甲<m乙,c甲>c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如果此时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小雪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雪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雪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雪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雪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但我们看到蝴蝶的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__________ (选填“低于”或“高于”)20 Hz.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玉树大地震时,相隔很远的人们有的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__________声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