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 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 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 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

【答案】C

【解析】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此时力的大小不同,不能平衡,验证二力平衡与力的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

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此时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也不相反,没有控制好变量,故B错误;

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这个操作可以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

D.滑轮的位置,即主否同高,不影响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还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能验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右侧成一倒立的实像像在图中未画出).若物体从距透镜2倍焦距处以速度v沿主光轴匀速运动至距透镜15倍焦距处物体始终在透镜左侧,透镜不动,则像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A大于v B等于v

C小于v D无法与v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想测量盐水的密度,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50cm3 , 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2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g,他算出的盐水密度是g/cm3 . 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盐水密度(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灯L1、L2、L3的连接方式是 , 电流表A1是测量的电流,电流表A2是测量的电流.测得A1的电流为0.5A和A2的电流为0.3A,且L2的电流是L1电流的2倍,则通过L3的电流为A,总电流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质量只有240g。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A. 用手机控制相机

B. 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 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 笑脸抓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光线,而只存在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一个叫做“球吸”的展品,展品由两只悬挂的空心球和一个出风口组成。按下出风按钮后,会有气流从两只小球中间的缝隙通过,这时两只小球不但没有向外分开,而是向中间运动并碰撞到一起。这一现象被称为“伯努利效应”。

(1)两只小球向中间运动的原理是流体流速大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一个生活中与“伯努利效应”相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 a )、( b )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v ,M、N 间的距离为 s,则(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8/4/12/1922392957616128/1924394673545216/STEM/547c110181ba477a962e47b56c238eed.png]

A. v<v,s=36 B. v<v,s=12

C. v>v,s=36 D. v>v,s=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