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图甲把红墨水分别滴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杯子里热水会先变红

B. 图乙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C. 图丙两铅棒压紧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其拉开

D. 图丁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答案】C

【解析】

A. 热水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扩散快。不符合题意;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铝和金相互渗透。不符合题意;C. 铅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可以在下方悬挂一个重物。符合题意。D. C图中,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由于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同时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瓶子的空气中造成的;这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的电阻丝比乙瓶中的电阻丝电阻大,两根电阻丝串联后产生的热量使甲瓶中煤油温度上升得快,这表明当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电热越多,当增大电路中电流时,会发现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瓶中煤油的温度上升得更高,这表明当_________一定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_ 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 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________ 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__________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1)猜想:导体电阻可能与导体材料、横截面积___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时,同学们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分别把a、b、c、d四根金属丝串联接入电路A、B两点之间,探究情况如下表:

当选用______两根金属丝,可探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如图乙的实验,可探究导体电阻与________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日国际金价跌破300元/g,小张的妈妈趁机在渝中区某商场金店购买了一款金饰品。买回家后,感觉拿在手里较轻,看外观做工精致、成色很好,于是想是不是内部掺了假,可没有缝隙看不到内部结构,刚学完密度知识的小明准备测量它的密度,于是找来同学小华一起借助实验室的器材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已知ρ=19.3g/cm3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将金饰品放在左盘中,右盘增减砝码,准备移动游码时小华才发现游码没在零刻度处,如图甲,而是刚好距零刻度线一小格的位置处,小张认识到了错误的操作,两人讨论后,认为不必重新调平衡也可测出正确的质量,于是将游码直接移动,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饰品的质量应为_____g;

C.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好金饰品轻放入量筒中,然后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后再取出饰品,则金饰品的体积为_____ cm3,则金饰品的密度为_____g/cm3

D.“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

E.小张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与它的真实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

F.若不考虑步骤E的因素,小张根据测出的密度与金的密度不等而得出金饰品不是纯金做的结论。此结论_____(选填“可靠”与“不可靠”).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体从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在这6 s内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前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在后2 s内的速度为5 m/s

C. 以坐在教室不动的你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D. 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