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我们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但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
面的蜡烛,总是不能与像重合,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分析:(1)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3)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6)如果实验中上玻璃板倾斜,会导致A的像偏高或偏低,使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解答:解:(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到平面镜的距离.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大小.
(3)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虚.
(5)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B.
(6)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所成的像就会偏高或偏低,这样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点评: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类习题,注意几个关键的词语不能含糊:
实像中选取的两个蜡烛要(完全相同),后面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要(完全重合),要选(薄玻璃板),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要把玻璃板(前面的)物体弄亮,用光屏承接像时眼睛要在(像的这一侧)观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①平面镜②厚度为2mm的玻璃板③厚度为7mm的玻璃板④直尺⑤光屏⑥两只相同的蜡烛⑦火柴,在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的眼睛应该在
点燃
点燃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这一侧观察.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
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B本身”).
(3)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
(完全)重合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4)细心的小明发现,在
黑暗
黑暗
(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该实验,实验效果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竖直放置
竖直放置
;对玻璃板选择的要求是:
薄玻璃板
薄玻璃板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白纸上将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像与物等大
像与物等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
到平面镜的距离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我们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但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
面的蜡烛,总是不能与像重合,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先将方格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放在方格纸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前一后放在方格纸上.移动棋子B,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2)在寻找棋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如果将棋子A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则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方格纸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中:图2是小明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地是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 光屏上
 
接收到蜡 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根据小明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6)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7)本实验是用两支一样的错烛来进行实验的:如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面的像,然后再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这样做这个实验的结果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