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传声性能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停止,____________停止。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________(不易”)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利用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阻值可调的电阻R等元件,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如图1所示.他了解到这种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越大时,输出的电压U就越大,二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当继电器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衔铁被吸合.已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即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线圈的电阻为20Ω.

(1)车辆不超载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当传感器所受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说明汽车超载.请你判断灯 (填“L1”或“L2”)是红灯;

(2)某水平公路桥禁止质量大于或等于20t的车辆通行,要用小强设计的装置为此桥报警,R的阻值应调节为多少?

(3)在水平路面上,要使该装置报警,通过车辆的最小重力为多少?

(4)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一项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写出下列几组物质(物体)通常情况下相比较时,所反映的物质物理属性的种类:

(1)导体和绝缘体______;(2)金属汤勺和它的手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平板玻璃盖住瓶口,用来证明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的 ____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

B.电源左端为“+”极

C.断开开关,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

D.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抽取电磁铁铁芯,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移动电话与基地台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利用了( )

A. 光能够传输信号 B. 电流能够传输信号

C. 电磁波能够传输信号 D. 振荡的电流能够传输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________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