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2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 选填“会”、“不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若把2实验搬到月球上实验,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 选填“会”、“不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发声体在振动    会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不能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答:(1)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2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在月球上作图2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南通模拟)五一节,小瑞在公园里看到小朋友们荡秋千时不停地往复摆动.他想: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1:可能与小朋友的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3:可能与绳长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用系有细线(线长L可调)的小球来模拟秋千的运动进行了如下探究(摆动角度均较小):
θ/度 4 6 8 10
t/秒 2.0 2.0 2.0 2.0
①如图a所示,用细线系住一铁球,保持细线的长度一定,使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改变OA(O为固定悬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以改变小球摆动的幅度,测出小球在AB间往复运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θ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无关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无关

②用细线系住一铁球,改变细线的长度,使小球以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CD之间摆动,用频闪相机(保持曝光时间间隔相等)拍摄小球由C运动至D的过程中的位置如图b、c所示(除C位置外,其余细线未画出),由此分析可知,上述猜想
3
3
是正确的,其具体关系可表述为
在质量与振幅相同时,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随绳长的增大而增大
在质量与振幅相同时,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随绳长的增大而增大

(2)请设计实验来探究秋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朋友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使小球以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摆动,用频闪相机(或计时器)测算出小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t1;让线摆动的幅度与绳长保持不变,改变小球的质量,再做两次,测出对应时间t2、t3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使小球以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摆动,用频闪相机(或计时器)测算出小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t1;让线摆动的幅度与绳长保持不变,改变小球的质量,再做两次,测出对应时间t2、t3

判断方法:
若t1、t2、t3相等,则与质量无关;若t1、t2、t3不相等,则与质量有关
若t1、t2、t3相等,则与质量无关;若t1、t2、t3不相等,则与质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长宁区三模)小明看到教室里日光灯(如图1所示)的悬挂结构后,心想“悬挂日光灯的两根悬线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是不是相等?”由于不能直接测量悬线拉力,于是他和小华选择替代器材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一根长为1米的轻质木杆(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并在细线上方用两个力传感器测出细线受到的拉力F1和F2.接着将钩码挂在两细线之间的木杆上(如图2所示),作为木杆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并将两细线受到的拉力F1、F2和拉力F的作用点的位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拉力F作用点据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牛) 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牛) 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牛)
1 0.3 10.0 7.0 3.0
2 0.3 20.0 14.0 6.0
3 0.3 30.0 21.0 9.0
4 0.4 10.0 6.0 4.0
5 0.4 20.0 12.0 8.0
6 0.4 30.0 18.0 12.0
7 0.5 10.0 5.0 5.0
8 0.5 20.0 10.0 10.0
9 0.5 30.0 15.0 15.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中F1和F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成正比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中F1和△s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大小不变,
拉力F作用点距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越大,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越小
拉力F作用点距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越大,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越小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与8与9中F1、F2与△s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点位于水平木杆两竖直细线的中点处时,
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相等
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相等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9中拉力F与F1和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等于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的和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等于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的和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后,小华认为: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总是大于或等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小明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若要证明小明的观点,你认为还研究拉力F作用点距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在
0.5~1
0.5~1
米范围内,F1与F2之间的大小关系.
⑤“悬挂日光灯的两根悬线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是不是相等?”请你结合重心相关知识及上述有关结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若重心在灯的中点,则左右两边的拉力相等;若重心不在中点,则拉力不相等,且重心靠近哪边,哪边的拉力较大
若重心在灯的中点,则左右两边的拉力相等;若重心不在中点,则拉力不相等,且重心靠近哪边,哪边的拉力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的黑盒子中,有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5Ω的电阻构成的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已知1、3接线柱间的电阻为5Ω,2、4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5Ω,1、2接线柱间的电阻为零,而3、4接线柱间电阻为10Ω.请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

(2)已知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请你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3所示).
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
读出力臂
读出力臂
.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
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
边旋转;
(2)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
4
4
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g);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
6
6
N.(g=10N/kg)若拉力的方向改成斜向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大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l/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实验数据只有一组,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实验数据只有一组,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D
D
(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1所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精英家教网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调节时,发现杠杆左端偏低,则将左端螺母向
 
调节.
(2)某实验小组记录两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20 1 10
2 1 8 2 4
根据分析,这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
 
(选填:“1”或“2”)的一组肯定有错误.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
 
(选填:大或小).
(3)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其原因是
 

(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3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5)如图4所示,实验小组选用长1.6m、粗细均匀的一只金属杆,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同时将一个“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金属杆重
 
N.
(6)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和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砝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5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