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的实验的过程:

①把五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5.

②把1、2、3中分别装入200g的水、酒精、煤油,4中装入同温度的水100g,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它们加热,加热4min后分别用温度计测它们的末温,把结果填入表中.

③把5号杯中装入200g初温相同的水,加热6min,用温度计测出它的温度,并填入表中,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比较1、2、3号杯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1、4号杯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1、5号杯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解析: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质量小的升高的温度快;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要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得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N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3 1 0.1 0.7 0.3 47.6%
2 2 0.1 1.1 0.3
3 4 0.1 2 0.3 66.6%
(1)实验中要正确测量动力大小,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2)请你帮助计算出第二次实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0.6%
60.6%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C
C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分析实验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变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中应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它们都能反射光,但平面镜
不透光
不透光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A′完全重合.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但老师认为该小组同学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提醒他们应该保持
玻璃板
玻璃板
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蜡烛A
蜡烛A
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选填“蜡烛A”、“蜡烛B”和“玻璃板”)
(4)该小组同学还想探究平面镜究竟成实像还是虚像,需要的器材是:
光屏
光屏

(5)小雨同学注意到课本上建议选用棋子来做实验如图丙,请你说出与用点燃的蜡烛相比,用棋子来做实验的好处是:
实验过程中两个棋子的大小完全相同,而点燃的蜡烛长度变短
实验过程中两个棋子的大小完全相同,而点燃的蜡烛长度变短
;不足之处是:
棋子成的像没有烛焰清晰
棋子成的像没有烛焰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相同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2)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垂直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

(5)此实验不能用家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家用平面镜
不透明
不透明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6)如果在乙图中像A′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r′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
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

(2)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1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折射光线消失(或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或折射角等于90°,或折射光线沿水面前进)
折射光线消失(或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或折射角等于90°,或折射光线沿水面前进)


(3)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在此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玻璃板
距离
距离
的关系;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2)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相同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样是为了便于比较
像与物
像与物
的大小关系.
(3)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相等

(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垂直

(5)做完一次实验后,还应该将蜡烛的位置改变,靠近或者远离玻璃板,再次确定像的位置,若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则需要将蜡烛B向
靠近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
厚度
厚度
,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