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2)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②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 点。此成像原理可用在 上。(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2)下表是小林同学探究某种晶体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他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林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98 | 91 | 85 | 80 | 79 | 69 | 79 | 75 | 71 | 67 | 64 | 61 |
①错误的数据是 ℃。
②该物质凝固过程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开关闭合时两盏灯同时亮,断开时两盏灯同时熄灭,说明这两盏灯的连接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铁路铁轨每根长12.5m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王小红同学从听到第一次火车铁轨与钢轨接接头出的撞击声起,在40s内听到了撞击声129次,试求:
(1)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2)若火车向悬崖靠拢,在离悬崖相距1360m开始鸣笛,问多久以后列车员会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按340m/s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5月21日黎明时刻,在我国许多地方能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金环日食”天象,这是由于光沿 传播,当月球运行至 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 现象.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眼睛盯着一盆滴有墨水的水的水面来观看,这是利用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且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____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他们展开了如下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甲:在爬楼的高度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乙:在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A. 甲、乙和丙 B. 甲和乙 C. 甲和丙 D. 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