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亮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如图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花生米下沉至杯底。

(2)如图乙,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_______状态,随即停止加盐。

(3)如图丙示,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9g,如图丁示,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

(5)通过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可知花生米的密度,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答案】 悬浮 111g 50m 1.04g/cm3

【解析】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使花生米在盐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测出盐水的密度,就知道了花生米的密度。

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00g+10g+1g=111g。

如图丁示,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50ml。

花生米的密度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1P2 F1F2

B. P1P2 F1F2

C. P1P2 F1F2

D. P1P2 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N,其底面积为1200cm2,鱼缸内装有0.2m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kg。(g=10N/kg)求:

(1)鱼缸内所装的水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是多少?

(3)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阳光下观察一棵树的影子,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光滑斜面,长度分别为4m5m,高度相同.两个工人分别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F把完全相同的工件从斜面底端匀速地拉到斜面顶端,且速度大小相等.此过程拉力FF所做的功分别为WW,功率分别为PP,机械效率分别为η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F=5∶4

B. W∶W=5∶4

C. P∶P=5∶4

D. η∶η=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千克.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3千克.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是0.7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82千克.求:(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1)玻璃瓶的容积多少L;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