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雪、垃圾能发电科学家们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从21世纪初期开始,有一定规模地向雨雪垃圾索电,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利用积雪发电:大家知道,积雪的温度是0℃以下,因此雪中蕴藏着巨大的冷能.科学家提出利用积雪发电的大胆设想.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蒸发器放在地面上,将凝缩器放在高山上,再用两根管子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抽出管内空气,用地下热水使低沸点的氟里昂(即现代电冰箱所用的制冷物质)汽化,并以雪冷却凝缩器,由于氟里昂的沸点很低,加上管内被抽空,所以它就沸腾起来,变成气体快速向管子的上端跑去,冲击汽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试验证明,1 t雪可把2~4 t氟里昂送上蓄液器.可见雪的发电本领是十分惊人的.
雪的资源极其丰富,地球上34%的国家属多雪地区.我国东北和新疆北部是全国下雪天数最多的地区,每年平均在40天以上,积雪日数在90天以上.积雪发电的问世,将使茫茫雪原变成人类的又一理想的未来发电能源.
利用下雨发电:目前,科学家们研究雨能的利用已获得成功,它是利用一种叶片交错排列,并能自动关闭的轮子,轮子的叶片可以接受来自任何方向的雨滴,并能自动开关,使轮子一侧受力大,另一侧受力小,从而在雨滴冲击和惯性的作用下高速旋转,驱动电机发电.雨能电站可以弥补地面太阳能电站的不足,使人类巧妙而完美地应用太阳能、风能、雨能.
我国南方雨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华东、华南、中南和西南各省的雨水充足,一年四季冰雪期很少,雨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比较多,阴雨天利用雨能发电,阳天利用太阳能发电,这样无论晴天或阴雨天,人们都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享受到电能带来的光和热.
微生物电池:在探索微生物能源工作中,一些国家正在从事着微生物电池的研究.什么是微生物电池呢?它是一种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做电极活性物质,从而获取电能.从研究的进展看,作为微生物电池的活性物质,只限于甲酸、氢、氨等.我们用一种叫产气单抱菌的细菌,处理100摩尔椰子汁,使其生成甲酸,然后把以此做电解液的3个电池串连在一起,生成的电能可使半导体收音机连续播放50多个小时.当然,这只是试验,但它表现出的事实是令人神往的.
21世纪是人类飞向宇宙的时代,在宇宙飞船这样的封闭系统中,排泄物的处理确实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美国宇宙航行局设计了一种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案:用一种芽孢杆菌处理尿,使尿酸分解而生成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尿素产生氨.氨用做电极活性物质,在铂电极上产生电极反应,组成了邀翔太空的理想微生物电池.在宇航条件下,每人每天如果排出22克尿,就能够获得47瓦时的电力.
氢燃料电池,成为微生物能源的又一种电能形式.利用一种产生氢气能力强的细菌,在容积为10升的发酵装置中,每小时所产生的近20升氢气,足以维持3.1~3.5伏燃料电池的工作.科学日新月异的21世纪,有机废水的处理也与微生物电池发生了密切关系.在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时,在使废水无害化的同时,可以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做微生物电池的活性物质,从而获得电能,从这个角度上,微生物做为同时解决公害和能源问题的一种手段,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尽管微生物电池的研制尚处在萌芽状态,使用也还只限于一定范围,但是到21世纪的某一天,微生物电池就能够带动着马达飞转,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向污泥要能源:城市下水道污泥中富含有机物质,其中蕴藏着可观的能量.不少国家已开始利用厌氧细菌将下水道污泥“消化”,然后收集其中产生的沼气作为热源,并将下水道污泥制成固体燃料.
关于下水道污泥作为固体燃料的开发与实用化研究方面,欧洲国家居领先地位.日本东京都能源局利用下水道污泥作为燃料发电的试验也已获成功.日本能源科学家还将下水道污泥利用多级蒸发法制成固状物,所得燃料的发热量为16 000~18 000 kJ/kg,与煤差不多.
德国的一家化学公司将工厂下水道排放的废水(其中含10%的普通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所得活性污泥作为燃料,他们在下水道污水中加入有机凝集剂,再用电力脱水机脱去部分水分,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最后利用压滤机榨干水分,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燃料发热量大约是9 200~1 000 kJ/kg,并且将其干燥、粉碎后并不影响其燃烧性能.
从下水道污泥中挖掘潜在能源,不仅开辟了能源新途径,还可以根本上解决城市下水道污泥污染问题.对改善城市地下水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科学家有必要重新估计下水道污泥的作用和利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下水道污水处理以及下水道水系的设计.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能否建立一个从污水处理到能源、环保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下水道污水的去向问题.
摘自《能源趣览》
阅读完以上文章后回答:
(1)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分别是什么?
(2)利用积雪和下雨发电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3)结合你在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利用,谈谈你对节约能源的看法.
(1)第一:利用积雪发电;第二:利用下雨发电;第三:微生物电池;第四:氢燃料电池;第五:向污泥要能源. (2)利用积雪发电的工作原理是,将蒸发器放在地面上,将凝缩器放在高山上,再用两根管子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抽出管内空气,用地下热水使低沸点的氟里昂(即现代电冰箱所用的制冷物质)汽化,并以雪冷却凝缩器,由于氟里昂的沸点很低,加上管内被抽空,所以它就沸腾起来,变成气体快速向管子的上端跑去,冲击汽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利用下雨发电是利用一种叶片交错排列,并能自动关闭的轮子,轮子的叶片可以接受来自任何方向的雨滴,并能自动开关,使轮子一侧受力大,另一侧受力小,从而在雨滴冲击和惯性的作用下高速旋转,驱动电机发电.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题型:064
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推广应用太阳能的制约因素虽然太阳能资源有能力为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确实有许多原因使其贡献率限制在极低的范围,今后二十几年情况更是如此.在能源利用的各个方面,这些制约因素都十分明显,不过影响的程度随着利用方式和各国重视程度的不同而相差很大.各种制约因素主要分为技术、法规制度、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涉及很多因素.在技术方面中,太阳能资源受天气影响很大,同时也受天气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由于阳光不充足,人类活动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大.在法规制度方面的制约因素中,能源供应工业的不成熟、标准的缺乏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在接纳变化不定和分散的能源方面的能力不强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经济方面的制约可能是最主要的.其中包括:太阳能的成本结构属于资本密集型;为了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需要建造贮能装置和建立备用的矿物性燃料能源系统;以及在某些能源用量大的地区资金短缺等.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包括:公众对太阳能的真正潜力认识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需要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等.通过这些制约因素,便可看出市场和法规制度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性,而这些因素主宰着有关能源供应系统的决策.虽然人们已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太阳能都是最好的能源,但是却不能用于所有需要使用能源的地方,更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利用.
摘自“中国新能源网”
阅读完上述文章后回答:
(1)文中提到了哪些制约利用太阳能的因素?
(2)结合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应用太阳能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题型:064
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个人发电厂到21世纪多数人都会有一台个人的涡轮机.它们将用棕榈油或肥料气工作,使家里的电器运转.并且如果有多余的电量,还可以把它售回给电网.
这是2009年,这年夏天我有两个电表:输入电表和输出电表.大多数时间是输入电表在工作,但有的时候当电力供不应求或是电费贵的时候,地下室的一个小发电机就派上用场,它为家里的所有电器提供动力,而多余的电便卖给电网.我喜欢看着输出电表的表外转动.
个人发电装置早在20世纪就有了.那时它们多数是在野营旅行时才会用到,但现在却无处不在.当然我们也有大型的中央发电厂,但是时尚的做法是“分布式发电”,即消费地点就近发电.那样,电力公司就可以拆卸它们的核发电或是燃煤发电装置,而且没有必要挖开街道以便更换配电电缆.
这儿有一台微型涡轮机,它现在用在美国比较便宜的天然气作燃料.其他类型的机器是烧棕榈油或肥料气这类东西.你也能用燃料电池,它是通过把氢和氧变成水来产生电,但是目前还相当贵.我的第一台发电机是用汽油,它在我的杂牌汽车的车篷下.如果停电了,我就把家里的用电器接到气车上,以便使电灯不灭、冰箱继续工作.我还曾经有过一台膝上计算机,它能通过俘获击键产生的能量给自己充电.
今天,每当停电或是电价高昂时,我的个人发电厂就自动地把发电工作接过来.我签过合同购买所谓的成本电,这种电多数时间都非常便宜,但是在峰值期间(如炎热的夏天)却极其昂贵.当需要额外的电力时,电力公司能通过遥控开动我的发电机.目前,我正想在屋顶上增添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它将使我成为一个网络电能销售者.我的邻居曾试着把他的健身用自行车用电线接到这个电网上以获取少许额外的电.
摘自“中国能源网”
阅读完上述文章后回答:
(1)文中提到的采用“分布式发电”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央发电厂相比最大的优点在哪儿?
(2)文中提到的微型发电机可将哪些能源转化为电能?
(3)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个人发电厂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