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重2N的皮球不慎掉进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试画出足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试题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并标出F,如上图所示
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实验:

(1)图B中用细线将合金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它的    大小;
(2)将合金块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C,合金块所受浮力是    N;
(3)比较图C和图D可知,合金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与浸没的    无关;
(4)该同学做完实验总结出规律后,计算合金块的密度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2012年6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完成7000m深海探测,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如图甲所示,母船正在向海中投放“蛟龙号”,调控两根伸缩杆,使“∩”形架绕固定在甲板上的转轴转动至图甲所示位置时停止,然后由固定在“∩”形架顶部的绞车通过钢缆释放深潜器。处在图甲所示位置的“∩”形架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OB表示“∩”形架,CD表示两根伸缩杆,O到CD的距离为2m,OD、OE的长度分别为3m、6m。深潜器的质量为25t,总体积为24.5m3。(不考虑“∩”形架、两根伸缩杆和绞车的重力,设海水的密度ρ海水=1.0×103kg/m3且不变)。

(1)“蛟龙号”所受重力是多少?
(2)“蛟龙号”达到最大下潜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3)在绞车匀速向下释放“蛟龙号”至刚浸没的过程中,钢缆BE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图中P1=2P2。求t1时刻伸缩杆CD所受的拉力(不考虑水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轮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所受到的浮力    (增大、减小或不变);船身将        .(上升、下降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由此他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         (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一只质量为40g,体积为50cm3的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1;把它放入汽油(ρ汽油=0.71×103kg/m3)中,它在汽油中受到的浮力为F2。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A.F1> F2B.F1< F2C.F1 = F2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 、小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图13所示a、b、c、d是四个步骤示意图。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由四个图中__________两个图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如果关系式__________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小明同学将一只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此苹果的密度为1.0×103kg/m3。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割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13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大块的密度________小片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2013年2月27日首次停泊青岛某军港,如图所示。已知“辽宁舰”满载时排水量为67000吨,则它满载后在平静的水面静止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g=10N/kg)。当“辽宁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