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渔民叉鱼

B. 水中倒影

C. 手影

D. 海市蜃楼

【答案】B

【解析】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据以上内容即可正确解题。

A、渔民在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手影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即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而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已经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A点悬挂两个总重为2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则拉力应为_____N,此时的杠杆属于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在支点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图中的杠杆,能较为精确地测量出悬挂物体的最大质量为______kg.(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若蜡烛、凸透镜在当前位置,应向_____(填)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_____(填放大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上.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的、_____(填放大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为了使像还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填)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的高度滑下,先后在棉布上和光滑的木板面上运动,如图所示,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是理想化推论的是( )

A. 小车在棉布、木板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B. 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远

C. 如果没有摩擦,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D. 小车在木板上所受摩擦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弹簧受力时一般遵循“胡克定律”,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所受拉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式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已知:某弹簧不受任何力时长度为12cm,当该弹簧受到拉力F1=2N时长度为16cm;受到拉力F2时长度为18cm.已知:拉力F1、F2均在该弹簧一定的范围内,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拉力F2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光现象中与形影不离相同的是

A. 皮影戏

B. 放大镜

C. 雨后彩虹

D. 街角拐角处的镜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4Ω 0.8A”,灯泡标有“3V 1.5W”字样。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24Ω

B. 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0.5A

C. 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3V

D. 电路中的最大总功率为4.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俞强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聪明的俞强进行了如下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

(1)在实验中,俞强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 运动。

(2)对比 两图中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3)在甲图探究过程中,俞强按(1)的方法正确操作,,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 N。若拉力增加为3N, 此时摩擦力为 N。

(4)实验探究中,俞强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 )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个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A、B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放人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液体的密度ρA>ρB

B. 物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mA<mB

C. 放入物体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pA<pB

D. 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A=F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