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7

34

41

48

乙的温度/℃

20

35

50

65

80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

【答案】(1)天平; (2)相同; 质量相同; (3)温度变化; 甲; (4)控制变量法

【解析】

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1)根据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质量测量工具为天平)相同,故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天平。

(2)根据密度公式有:,不同物质密度不同,若体积相同,则质量不同,故应选用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根据转换法,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而且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度的变化,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由表中数据,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二种方法,甲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天平;(2)相同;质量相同;(3)温度变化;甲;(4)控制变量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 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 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成队形,而不采用“并排”形成列队。下图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A. 用吸管吸饮料

B. 盆景中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

C. 锅炉水位计

D. 候车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c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

1.0

20.0

0.7

40.0

71.4%

2.0

20.0

1.2

40.0

3.0

20.0

1.7

40.0

88.2%

(1)实验时,用手_____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上的钩码缓缓上升。

(2)次实验测得的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计算结果的位数与表中机械效率位数一致)。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由_____决定的。

(4)不计绳重及摩擦阻力,则该动滑轮的自重为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不受摩擦力

B. 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D. 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标有“6V 6W”字样,电源电压及灯泡电阻均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0=10Ω。

(1)当S、S1都闭合,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时,灯泡L正常发光。

求:①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源电压;②电流表的示数;

(2)当S闭合、S1断开,且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求:通电1min电路产生的总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小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

(2)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

(3)小军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选填“虚”或“实”)

(4)为证实上述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个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的原理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则(  )

A. 天然气浓度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天然气浓度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 天然气浓度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D. 天然气浓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

B. 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照相机上

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

D.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