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双选)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B.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提高
(2)工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
(3)简要分析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区,与其它两自然区相比,该区域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______
(2)与A地区相比,B所在地区沙漠面积更大、降水更少的原因是_____ ;B处有被誉为世界奇迹的沙漠公路,导致公路常常被风沙掩埋、影响正常通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 和_______。
(3)图中区域资源调配的能源输送工程是________,该资源的输送,对输入地工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__________。
(4)说出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C. 人造烟幕防御霜冻 D. 春季多沙尘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欧洲迁往非洲
C. 从亚洲迁往拉美 D. 从非洲迁往西亚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北流往四川 B. 从山东流往河北
C. 从湖南流往广东 D. 从新疆流往内地
【3】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
A.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 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有关甲、乙两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国均老龄化严重
B. 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影响
C. 甲为中国,乙为印度
D. 乙国更具备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浙江、湖北、吉林、西藏四个省级行政区2016年相关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丁代表的是( )
A. 浙江 B. 湖北 C. 吉林 D. 西藏
【2】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省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为主
B. 乙省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C. 丙省已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丁省经济落后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 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 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 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2】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阳朔农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岁,会说英、德、法等近10种外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
A. 满足人类需求 B. 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 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 D. 扩大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 回到M点 B. 在M点正东方
C. 在M点正西方 D. 在M点东南方
【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A. 4440千米 B. 3330千米 C. 2220千米 D. 182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