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有“紫色盆地”之称,这里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平原位于该盆地,此盆地是
A. 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 城市化速度快
【2】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A.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 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 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 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会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下列图示意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受益行业与公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多以工业分散的形式存在
B.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C.主要依赖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对其影响较小
D.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具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只能以工业集聚的形式存在;
【2】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意义有( )
①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 ②导致交通拥堵更加严重
③促进技术革新,推动经济发展 ④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学校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材料:该地区景观及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请为该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指出该地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 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C. 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坏掉
D. 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A.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 B.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C.国际人口迁移增多 D.人口老龄化加剧
【2】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限制人口迁出 ②实施“二孩”政策 ③发展智能化产业 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路一带”战略进一步刺激了西部的大开发。左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右图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l)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制约青藏地区铁路线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和 。
(2)目前,从区域发展阶段看,我国西部地区处于 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 产业活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其转移的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
(4)分析说明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光照强、气温低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哈尔滨、沈阳、石家庄、上海四个城市10月1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
A. ①—哈尔滨 B. ②—沈阳 C. ③—石家庄 D. ④—上海
【2】
A. ①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B. ②地全年白昼最长
C. 此日③地正午旗杆的日影最长 D. ④地地转偏向力最大
【3】
A. 经度、纬度 B. 地势、经度 C. 纬度、天气 D. 天气、地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