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印度洋的轮船上,悉尼时间6:00船员在图中②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读图回答下题。
【1】该日②处海上日出时刻,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④地也可能正好日出
B. 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
C. 我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D. 长沙长郡学生在校早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现象的形成与P气压带无关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份出现伏旱 B.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
C. 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 D. 撒哈拉沙漠终年高温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暖湿的中纬西风 B. 干冷的中纬西风
C. 干冷的极地东风 D. 冷湿的极地东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国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位于
A. 非洲 B. 大洋洲 C. 亚洲 D. 南美洲
【2】该国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地势低平 B. 降水丰富 C. 气候凉爽 D. 河网稠密
【3】影响该国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资源 B. 经济 C. 气候 D. 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条件是
①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比较洁净 ②支流众多,流量充足 ③降水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 ④落差小,流速缓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丹江上游夏季降水多于下游,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 距海远近 B. 热带气旋 C. 地形抬升 D. 冷锋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区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水源短缺
【2】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A.生态保护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混合农业为主 D.种植业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
(2)甲村庄为图示区域内最大的村落,简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 地点,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属于四大经济地区的_______。
(2)松花江为哈尔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
(3)图中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不足,但该地区却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产地。这里稻米优良的品质除了肥沃的黑土、优质的水源以外,还和_______、_______等条件密切相关。
(4)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简述甲湿地的形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最大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1)①地降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①、②、③三地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的差异主要与_______(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每年的5~6月,该风带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
(2)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较,甲山脉的地势特征表现为______,主要是因为该山脉地处______板块和亚欧板块的_______边界。
(3)该国最典型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该地域类型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该地区的优势园艺作物主要有________。
(4)热那亚、塔兰托两城市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6月4日,智利南部一座火山开始喷发, 大量的火山灰及石块上冲云霄达10公里并飘至邻国阿根廷南部,导致多趟航班取消,附近3500多人撤离。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数字表示地质作用;左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智利火山喷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与左图中地貌景观成因同类的地质作用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3】智利火山灰飘至邻国阿根廷,其主要动力来自
A. 西风带 B. 西风漂流 C. 极地东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