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答案】A

【解析】温度越高,物体产生的波长也就越短。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都是长波辐射。选A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3年5月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也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之一,目前与广西云南三足鼎立于中国糖市。

材料二:下图是湛江市所在的珠三角及附近区域版图。

材料三: 一直以来,制约雷州半岛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表水资源短缺。然而,这些年来,最离不开水的甘蔗种植业在湛江农垦蓬勃发展,成为湛江市农业经济的亮点之—。

(1)简析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说明湛江大面积种植甘蔗的优势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3)试分析湛江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中的某一点,回答下面小题。

1河流横断面①②③与a.b.c对应正确的是(  )

A. a--② B. b--① C. c--③ D. d--③

2若图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 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

C. 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 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

A.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 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 景观呈现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该地区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 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 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 该地区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4月10日,来自西亚的14万吨原油在缅甸马德岛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有(  )

A. 改善云南大气质量

B. 保护缅甸生态环境

C. 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D. 改善缅甸能源结构

2】【2关于缅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南高北低

B. 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C. 全年高温多雨

D.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3】【3海上巨轮运输过程中石油泄漏易造成海水污染,海上油污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洋流 B. 水循环

C. 海洋生物 D. 大气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显著,造成( )

A. 海洋性气候气温较差小 B. 沙漠气候气温较差大

C. 山地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小 D. 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 )

A. 始终在广东 B. 在向东南移动

C. 始终向东部移动 D. 先向北再向南移动

21964-1982年引起人口重心有明显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交通因素 C. 资源因素 D. 政治因素

3与2000-2010年人口重心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 农业布局变化 B. 产业转移 C. 矿产资源开发 D. 荒漠化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波浪能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海区的原因是(  )
A.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天体的引力大
B.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风力大
C.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海水的盐差大
D.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海水的温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