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分析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青藏地区虽然地域广大,但是高寒环境,环境人口承载力小,错。地处内陆高原,气候寒冷,环境承载力小,②错。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对。青藏地区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对。选B正确

点晴

影响环境人口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其次是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及生活消费水平等,青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要提高其环境承载力,首先是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分布在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圈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 ①、②、③、④、⑤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山谷的有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2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50平方米。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
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华大地,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读浙江某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特色小镇”的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资金 B. 政策 C. 交通 D. 市场

2上图中小镇经济发展核心区的企业集聚,目的是为了

A. 获取原料 B. 降低运费 C. 共享空间 D. 人才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2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区域性 B. 整体性 C. 综合性 D. 开放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

A. 客货物流区 B. 高新技术区 C. 旅游度假区 D. 金融商业区

2如果④⑤同为住宅区,对两住宅分化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收入的差异会促进社会阶层的产生,因而高收入社会阶层不愿意与低收入阶层的住宅区相邻 ②知名度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两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建站(74°50′S)举行选址奠基仪式。此后三个月内,罗斯海新建站的正午太阳髙度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D.先变小再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左图和右图并回答下面小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农村

C. 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 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 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 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D. 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