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
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
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东南部某村庄引水渠示意图。回答第下面小题。
【1】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导致河流下游(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河流含沙量增大
C. 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D.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城镇空间结构将来大致呈现“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特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下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下左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下右图中的箭头a和b表示江苏省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1998~2010间,苏北城镇化速度较苏南城镇化速度。
(3)图20中,表示江苏省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箭头是。
(4)江苏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5)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一般措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进入2010年,专家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结合左图和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左图分析,专家呼吁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右图中,能够反映我国1982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2°,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寒带面积减小
D.热带面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的L区域,在地图上形似香蕉(彩色图上饰以欧盟的标 志色一蓝色),所以,在欧洲被称为“蓝色香蕉”地带。该区域范围涉及到多个国家,是欧洲人口、金融和工业最集中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带成为欧洲经济发达核心地带,对其优势区位条件概括合理的是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域联系紧密,协作条件好②河网密布,水能丰富,环境优美③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人力资源丰富④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体系完整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该地带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其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A. 大牧场放牧业和林业 B. 水稻种植业和园艺业
C. 乳畜业和小麦种植业 D. 玉米种植业和渔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
A. “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 “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 “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的游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问题。
【1】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A. 气候条件较好 B. 市场距离较短 C. 交通通达性较强 D. 接待能力较强
【2】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A. 气候环境的差异 B. 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 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 D. 环境容量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表明21世纪( )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更快
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