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抚仙湖(见下图)地处云贵高原,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属于断陷湖泊。气候具有干、湿季分明的显著特点,年平均雨量为800~1100mm。湖泊径流区内林地覆盖率仅为27.1%荒山、荒地和坡耕地面积占55%。
分析抚仙湖北部湖水受污染较严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有( )
①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读北极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A.避免通过巴拿马运河B.年通航时间较长
C.避免通过白令海峡D.缩短航运里程和航行时间
【2】图示北极航线开通,我国与下列国家之间的海上航运受益较大的是
A.巴西 B.希腊C.加拿大 D.英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左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右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1)说出武汉和开封发生旱灾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原因。
(2) 为改善图示长江河段的水质,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角度简述可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B.该地位于热带范围
C.该地一定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D.此地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7世纪上半叶,唐朝的强盛重新让“丝绸之路”焕发活力,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则打通“食盐之路”。阿里地区有许多盐湖,湖岸自然结晶了厚厚的食盐。当地牧民直接取盐装袋,用牛羊驮运,长途跋涉,换回需要的商品,下图为食盐之路的一支(到云南),读图完成下题。
牧民到盐湖取盐的季节一般选择在( )
A. 冬春之交 B. 春夏之交 C. 夏秋之交 D. 秋冬之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 B. 山地降水丰富
C. 年均温低蒸发弱 D. 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北冰洋 B. 印度洋 C. 太平洋 D. 大西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 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 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 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载重量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材料一 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则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