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唐代诗人李商隐途径巴蜀之地,晚上居住在“巴山”时,写道:巴山夜雨涨秋池。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当晚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示空气环流呈逆时针。 ②图示空气环流呈顺时针。

③诗人李商隐住在山谷。 ④诗人李商隐住在山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巴山多夜雨”最相似的是

A. 迎风坡多地形雨

B. 城市“雨岛效应”

C.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

D. 冷暖空气相遇成云致雨

【答案】

1C

2B

【解析】

1夜间,山谷底部散热慢,谷底上方和上坡同一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在山坡下沉,因此图中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山谷处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因此诗人住在山谷。

2巴山夜雨的形成主要是昼夜间山坡和山谷冷热不均造成的,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温度高于郊区,造成城市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和巴山夜雨的成因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害多年平均频率(次/年)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旱灾 B. 地震

C. 沙尘暴 D. 泥石流

2导致图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气温高,蒸发旺盛

B. 人类过度开垦草原

C. 地壳运动的结果

D. 降水多,坡度大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6~8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泊,水域面积最大时达2339km2。该湖湖区河湖交织,水流纵横,汇聚了众多河湖之水。一年中呼伦湖分别出现淡水湖、微咸水湖的周期性变化现象。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与雪期(即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及呼伦湖水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从甲地到乙地

A. 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 B. 昼夜温差渐大

C. 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 D. 河流结冰期渐短

2长春与乙地多年平均雪期的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地形分布 ②海陆位置 ③纬度位置 ④气压带风带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一年中呼伦湖湖水盐度高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 ③秋季受北冰洋气团影响大,降雪量大 ④冬季寒冷漫长,蒸发量远小于降雪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和孟加拉国水稻种植季节示意图。

(1)孟加拉国河口典型的地貌是____。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说出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河水的补给来源,并描述该河流水系特征。

(3)推断河口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并说明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根据歌谣,推测西宁主要的天气与气候特征,并试从大气运动方面说明西宁“日愁暴雨夜愁霜”中“暴雨”和“霜”的形成原理。

(2)分析湟水谷地发展出口创汇型有机蔬菜基地的不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原因。

(3)分析M国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大但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拍摄于2017年4月的我国南方某城市街道非机动车道两侧行道树景观对比照片。两侧的行道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一侧树木枝繁叶茂,另一侧则枯枝败叶,毫无生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季雨林

2造成图示行道树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非机动车道两侧

A. 用地类型不同 B. 行政管辖不同 C. 树种耐寒程度不同 D. 交通污染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