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西关中平原,指的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因此又称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道:“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下图为渭河平原示意图。

材料三:渭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发量1000~2000毫米,无霜期120~220天。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1934~1970年),年内变化与降水相似。6~10月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占全年的60%~70%。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每秒,而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660立方米每秒(1954年),调查最大洪峰流量10800立方米每秒(1898年)。

材料四 汉江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渭河水浑”的人为原因。

(2)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方面简要分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原因

(3)读材料一、二、三,概括渭河平原的农业特点并分析渭河平原自古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秦岭对汉江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渭河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因此河水是浑浊的。

(2)地形: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资源不丰富;地处平原,不利于建大坝;地质:地质条件不稳定;水文: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3)农业特点:旱田农业,种植小麦、棉花,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

自然原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地形相对平坦开阔,便于耕作;土壤深厚肥沃;临近渭河,灌溉便利。

(4)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河流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1)流经黄土高原的大部分河流干支流含沙量大,是由于表层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而泾河河道较深,已经侵蚀到黄土层以下,所以较清澈。渭河流域主要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上水污染,使河水浑浊。

(2)渭河平原地势平坦,一方面水能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不适合修建大坝;渭河平原为地堑构造,地质条件不稳定,不适合建大坝;渭河含沙量大,修建水库后容易造成泥沙淤积,水库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农业特点一般从农业地域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作物熟制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一、二、三可知该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经济作物棉花,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该地区农业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主要分析即可。

(4)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主要从流量、流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四所给的信息可知,汉江北部支流位于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量大;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该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水土较小,河流含沙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线变成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2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人口向郊区迁移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地理】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km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东西延伸,还可以看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长城遗址。下图为沙坡头景点示意图。

简述沙坡头景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该地长城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是

A. 气候 B. 土壤 C. 地貌 D. 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 东北平原 B. 黄海沿岸

C. 青藏高原 D. 海南岛山区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 高寒缺氧 B. 潮湿、多虫鼠

C. 多火山、地震 D. 干旱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知名导演张艺谋语)。温润的气候、丰沛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名。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

材料二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原名灌县,后因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而得名,山环水绕,城景交融,天人相应,品味独绝,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2014年2月12日,由青岛四方公司研制的CRH6A型动车组将在成灌铁路正式载客运营,标志着我国城际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营。CRH6A型动车组主要用于中短途城市之间、区域城郊之间的通勤和商旅,以公交化的运营模式为主,故也被称为城际动车组。CRH6A型动车组最高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最大载客人数为1479人,是中国现有各型动车组中载客能力最大的动车组,被誉为“大肚子”动车组。下图为四川盆地简图。

材料三 黑苦荞多生长在高寒地区,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预防高血压、癌症等多种疾病中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五谷之王”。西昌大凉山区的甘洛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4288米。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该县出产的黑苦荞,色泽乌黑,颗粒大,品质优,为“中国黑苦荞之乡”。早在300年前就有野生黑苦荞驯化栽培的文献记载。现甘洛县黑苦荞种植面积有32000亩,总产量达到4800吨,位列全国首位,黑苦荞产品远销国内十多个省市及欧美市场。

(1)试分析材料二中的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原因。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说明“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发展的有利条件

(4)结合材料三,试分析甘洛县黑苦荞品质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 纬度

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A. 13 B. 16 C. 20 D. 23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 冰期Ⅰ B. 冰期Ⅱ C. 冰期Ⅲ D. 冰期Ⅳ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A. 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南 B. 山地雪线上升

C. 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 D. 全球降水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启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

A. 增大我国环境承载力

B. 解决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C. 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D. 延缓图中各省市进入“人口零增长”的时间

2由图示可知

A. 各省市由南向北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越来越晚

B. 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大部分东部省市比西部省市早

C. 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D. 沪比黔早实现“人口零增长”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