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高铁后发先到,自2009年中国第一条高铁开通至今,短短几年间,已夺8项世界第一,高铁里程占全球一半,居世界首位。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0至700公里高铁占绝对优势
B. 1000公里以上高铁对航空影响最突出
C. 100公里以内公路比重小于铁路
D. 高铁与航空竞争最激烈的区间是500至700公里。
【2】关于我国高铁建设与其限制性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贵昆高铁--台风频发
B. 兰新高铁--地形崎岖
C. 郑(郑州)西(西安)高铁--地面沉降
D. 哈大高铁--旱涝灾害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015年11月29日15时亚洲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
A. ①地阴雨天气 B. ②地气温降低
C. ③地刮偏南风 D. ④地气压升高
【2】图中天气系统:
A. 利于①地小麦生长 B. 加大②地用水压力
C. 缓解③地雾霾天气 D. 导致④地早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回答下面小题。
【1】【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若图中等高距为200 m,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 1 100 1 250 B. 1 100 1 350
C. 1 500 1 250 D. 1 500 1 3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担心的2012年末日与小行星撞击有关。读太阳系局部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行星带位于( )
A.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B.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C.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D.水星与金星轨道之间
(2)与乙、丁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C.适宜的地形和土壤
D.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 山脊 B. 陡崖 C. 断块山脉 D. 峡谷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下图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历史上就有“北大荒”之称。20 世纪 60~70 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 芜 之地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在我国已停止了开垦“北大荒”。
(1)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2)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00 年,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这种 变化的原因。
(3)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加以保护?
(4)停止开垦后,耕地面积不再增加,三江平原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升空,并于12月24日首次传回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悟空”发射到首次传回信息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发射日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为0°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连云港昼短夜长
D.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年青海省玉树县(96.7°E.33.1°N)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千米。
材料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玉树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 其研究原理是。
(3)在地壳厚度线圈中,0千米表示(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位于(地壳、地幔或地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