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专家预侧,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2】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为

A劳动力充足 B社会负担轻

C经济增速减缓 D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四幅图中B图显示1014岁和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大,可推测1519岁人口比重较大,同时5060岁人口和10岁以下人口比重较小,则未来几年劳动年龄人口会快速增长,而非劳动年龄人口增加较慢,必然是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A图年轻人口增长快,C、D两图老年人口增长快,都会使人口红利增长减慢。故选B。

【2】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劳动力人口增长慢于非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则社会负担加重,使经济增速减缓。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40分,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 )

A. 位于南半球、非洲

B. 位于北半球、非洲C一年中必有两次太阳直射

C. 盛行风为东南风

2】图示地区中( )

A. 甲处构造为典型的储油构造

B. 丙处钻井可能发现变质岩

C. 乙处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

D. 丁处地下铁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水源丰富,水稻种植条件好

B.纬度高,适合种植春小麦

C.夏季光热充足,作物品质好

D.气候湿润,适合发展乳畜业

【2】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

B.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

C.下游B点流量变化受源头补给变化明显

D.上游A点流量变化可能受气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黄冈 B红安 C武汉 D大冶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提供的服务级别最高

B与孝感市相比,汉川市的服务范围大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
A.能源与原材料
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
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西汉

238

54

13

47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单位:件)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成都市2001年-2008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户籍人口数、迁入率、机械增长率。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机械增长率的曲线是

A B C D

【2】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A老龄化趋势加剧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产业结构升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各题。

【1】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高、晴朗

B气压高、阴雨

C气压低、阴雨

D气压低、晴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一月份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一月份我国南北温差达到

A16以上 B48以上 C32以上 D8以下

【2】一月份汕头的平均气温大约为

A18 B16 C10 D8

【3】图中四个区域中,冬季河流不会结冰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