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 2005年 | 2010年 |
东北地区 | 6.95 | 6.20 |
北部沿海 | 11.97 | 13.22 |
大西北地区 | 3.13 | 4.13 |
黄河中游地区 | 7.98 | 11.14 |
大西南地区 | 10.98 | 13.53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71 | 11.01 |
东部沿海地区 | 20.58 | 19.86 |
南部沿海地区 | 28.70 | 20.91 |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解析】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掘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了劳动转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有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问题。
该城市的经度为( )
A. 123.5°E B. 112.5°E C. 127.5°E D. 135°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 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签署的《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若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B. 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
C. 海平面上升
D. 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环境质量
【2】【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3】【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 ③④ B. ⑦⑧ C. ⑤⑥ D. ①②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3】图中A、B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4200千米 B. 2200千米 C. 5200千米 D. 70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地生态农业种养循环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农业园最可能位于
A. 山东 B. 福建 C. 辽宁 D. 陕西
【2】该地发展生态农业实质是
A.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B. 提高产出,增加经济收入
C.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 减少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